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链孢霉菌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时间 : 04-27 投稿人 : 俊博园艺 点击 :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可能会遇到链孢霉菌感染的情况,链孢霉菌对食用菌生产影响很大,具有危害范围广、繁殖快、防治困难等,导致菇农损失严重。下面就来讲讲链孢霉菌的综合防治技术。

链孢霉菌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 菌菇种植

一、链孢霉菌的发生和危害特点

链孢霉菌的发生和危害有4个明显的特点:

1.危害的范围广:在5℃~35℃广泛温度范围内,在各种培养基质上都能够繁殖,特别在富含糖分的培养基质上最易发生。

2.繁殖快来势猛: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一昼夜就能够形成黄色或粉红色分生孢子团,突破菌袋或菌袋袋口,分生孢子随风到处传播蔓延,在菌袋链孢霉菌低发生率3%~ 5%的情况下,如果不抓紧防治消灭侵染源,几天时间内,菌袋链孢霉菌的发生率就可能迅速发展到20%~30%甚至更高。

3.损失严重:凡是链孢霉菌污染的菌袋,病情级别高多数为整袋污染,造成成批菌袋被淘汰。

4.防治困难:一经大面积发生很难控制。链孢霉菌的厚壁孢子能够在培养室、菇房和菇场的地面、墙壁、屋顶、土壤及菇架上能够存活多年,根治起来非常困难。但是如果不彻底根治,第二年第三年仍旧能带来危害。

二、链孢霉菌的综合防治技术

链孢霉菌的防治策略:根据链孢霉菌的发生流行规律,应该采取预防和综合的防治措施。如果链孢霉菌已经成片发生再来防治就很困难了。预防的措施指消灭或切断初侵染源。这些侵染源主要在未及时处理的栽培下脚料中和未经过彻底消毒的各种培养基质内;除此之外有链孢霉菌发生史的菇场的病残体、土壤、地面、墙壁、房内屋顶、菇架上及空气中也存在链孢霉菌。综合的防治措施指应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和农业的等各项综合措施来防治链孢霉菌,而不是使用单一的方法以便创造有利于食用菌生长,而不利于杂菌生长的条件。

防治链孢霉菌主要的综合防治措施首先要确保菌种纯正,并且在制种工作全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各级菌种培养基要彻底消毒。接种室和接种工具要消毒。接种前开紫外线灯灭菌半小时,还要喷洒药剂稀释液或药剂熏蒸,确保接种环境不带有杂菌。接种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无菌区操作。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使用超净工作台接种。

在接种操作场所消毒,用消毒剂熏蒸接种室和生产环境是最好的选择之一。接种室熏蒸用药量0.25g/m3~0.5g/m3,即1片药熏蒸5m3~3m3的空间;有链孢霉菌污染史的菇场,熏蒸浓度可以提高到0.75g/m3,即1片药熏蒸2m3的空间;密闭无光熏蒸4小时~ 6小时。如果急于使用接种室(箱)密闭熏蒸时间也不应少于2小时。

熏蒸消毒方法:在容器内倒入B剂溶液(严禁用金属容器),再把A剂药片放入,即刻开始化学反应放出消毒气体。按5ml B剂溶液与一片A剂反应的比例用药。

菌种培养期间要经常检查,一级种培养期间要检查2次,二级种和三级种要检查2次~3次,检查时及时淘汰污染菌种。

1.要注意菌龄和接种量,保证菌种具有旺盛生活力。用来生产转接的菌种,一级种保藏期以一个月内使用为佳,二级种和三级种保藏期以20天内使用为最好。菌龄越长生活力越差,污染的机率也越大。栽培袋接种时要适当增加接种量。

2.培养料碳氮比要合理。培养料糖分和淀粉过量使链孢霉菌更容易发生和蔓延,培养料碳氮比要配制合理,比如菌丝体培养期间主要菇种的C/N比为:双孢蘑菇17:1,平菇、草菇和黑木耳为20:1,金针菇20:1~25:1,猴头菌25:1,香菇25:1~30:1等。培养料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料水之比为1:1.2左右,水分含量不要过大。含水量大小应该根据菇种不同,应有所差异。

3.选用优质菌袋用于生产。菌袋厚度要求0.5毫米~0.6毫米且没有微孔。或者采用双袋制作法,接种后在栽培袋外面再套一个袋并封口。菌袋质量高没有微孔,或用双袋制作法是防止链孢霉菌污染的重要环节,这会大大降低栽培袋污染率。

4.培养料灭菌要彻底。培养料灭菌彻底是消灭链孢霉菌初侵染源的根本措施。熟料栽培的菇种培养料用常压灭菌(100℃)需要保持12小时~16小时或更长时间。用高压灭菌压力达到1.4kg/cm2(126℃)保持3小时,通过热力灭菌,确保培养料内不带有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

5.菌袋和菇床发菌期的管理。培养室、培养车间和菇房使用前须用必洁仕牌复方消毒剂熏蒸4小时~8小时,有链孢霉菌严重发生史的,熏蒸用药量为0.75g/m3,即1片药熏蒸2m3,能够达到彻底杀灭链孢霉菌的目的。熏蒸放药位置高度50cm~80cm,空气相对湿度要求50%以上,保持黑暗密闭的条件,采取多点熏蒸法。熏蒸布点越多、越均匀防治效果越好。一般5m2设置一个熏蒸点。经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环保研究所试验,用这样的方法防治培养室链孢霉菌效果达到100%。这为广大菇场和菇农带来了福音。

发菌培养期间培养室和菇房温度不应过高,应控制在20℃~23℃;空气相对湿度不应过大,应保持在40%~70%;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黑暗培养。菌丝培养期最少要检查3次~4次菌袋,及时淘汰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污染的菌袋,把侵染源消灭在点的发展阶段,防止重复侵染。清理出来的污染袋用塑料袋装好运到别处烧掉。

6.出菇期的管理。在出菇期间,根据不同菇种生长的需要,用心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温度不宜过高,空气相对湿度不宜过大,给予散射光和通风换气条件,创造有利于食用菌子实体生长的条件、而不利于竟争性杂菌发生的环境。每次采收后,及时清理菇根和碎菇,清除杂菌污染源,降低污染率,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出菇期结束后,将菇房打扫干净,以备再用。

7.及时处理栽培下脚料。栽培后的下脚料是多种竟争性杂菌的栖息地,是链孢霉菌重要的侵染源,废料不能长期堆积在菇场内必须及时处理掉:

①种菇再次利用 :选择较好质量的栽培下脚料,用菇净2000倍液喷施,防治害虫;用消毒剂2000倍液喷施,防治链孢霉菌和其他杂菌。然后作为栽培料原料配方之一,种植平菇、草菇、鸡腿菇、金针菇等。

②加工有机肥;或经过灭菌灭虫处理后,作为肥料施入田间。

③作为菌糠饲料加以利用。

④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

⑤探讨农业、工业、建筑业和医疗上其他应用的可能性。

相关文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野生白木耳分离出毛木耳新菌株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野生白木耳分离出毛木耳新菌株

    毛木耳常见的有黑面白背或黄背,双面粉红或紫红等不同品种。相关人士通过采集野生白毛木耳进行分离,精心培育一种毛木耳新菌株,在弱光的环境条件下栽培。其子实体柔软,背面长满细短白色茸毛,外观鲜白略带微黄,肉质透明,食之有接近黑木耳的滑嫩口感,产品投放市场,深受欢迎,卖价比普通毛木耳高出30%。 当地菇农称...

    1264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小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小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小菌核病,又称白绢病,罗氏菌核病,主要危害草菇、双孢蘑菇和平菇,是草菇栽培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培养料带菌传播。 防治方法: ①作为培养料的稻草或麦秸,在草菇栽培时,可用5-7%的石灰水浸泡1天,然后用清水冲洗,使稻草的PH值不超过9,随后踩堆播种。而双孢蘑菇等的培养料在发酵期料温要超过65...

    425 菌类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平菇软腐病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平菇软腐病

    1.培养料处理要选择新鲜的棉籽壳或玉米心等作原料。拌料前应在太阳下暴晒2-3天,或利用紫外线杀死部分培养料中的杂菌。发酵时要严格发酵工艺,做到全面、均匀、彻底。可添加增温发酵剂、立信菌王或克霉王等产品,以提高抗杂菌能力。 2.发菌期管理培养出菇大袋时,应置于阴凉、通风、洁净的场所。尽量不要在菇房(棚...

    2471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食用菌高温烂袋主要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食用菌高温烂袋主要措施

    1、菌棒制作 选择优质原料,合理配方,严格控制菌棒含水量;要选择优质适龄菌种接种;使菌丝定植快,发菌室要严格消毒,接菌后适当通风增氧;严格控制发菌阶段的温度(25℃左右),避免高温“烧菌”.要注意选择可靠的原辅料,近期要注意石膏,现在发生较多的问题,碳酸钙冒石膏较多,香菇菌丝...

    1363 菌类病虫害防治 蘑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怎样进行出口灰树花的盐渍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怎样进行出口灰树花的盐渍加工?

    我国生产的灰树花主要出口到日本。采用下述方法对灰树花进行盐渍加工,不仅保质期可长达两年,且风味较好,符合日本人的消费习惯。采摘八分成熟的灰树花,切去基部蒂头后,酌情分成小朵。先将杀青水煮沸,然后放入灰树花煮15~20分钟,一般在菇体入锅水重新沸腾后再维持5分钟左右,以菇体下沉,菇心呈浅灰色为适度。杀...

    1670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资讯 | 河南省鲁山县红石崖村:发现野生羊肚菌种质 为育种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食用菌资讯 | 河南省鲁山县红石崖村:发现野生羊肚菌种质 为育种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月16日,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管理办公室传来消息,该县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取得可喜收获,工作人员近日在瓦屋镇红石崖村发现了珍贵的野生羊肚菌。据鲁山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管理办公室主任蒋国伟介绍,他们调查走访了香菇、羊肚菌、木耳、平菇等栽培基地十余处,奔波200余公里,并于4月14日...

    991 食用菌种植教学 菌类资料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贡丸的生产工艺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贡丸的生产工艺

    1.原料选择:选猪肉的后腿肉、里脊肉及鸡腿肉为佳。 2.预处理:将微冻的猪瘦肉及鸡肉,冷冻的肥膘或碎膘分别用Φ20mm和Φ3mm的孔板绞制。原料经绞制后放在0~4℃的环境中备用。 3.打浆:将绞制好的肉放于打浆机中,加入1/2的冰块先加入食盐、味精、白糖、鸡精、SA、姜粉、白胡椒粉等...

    2501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子菇加工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子菇加工方法

    一、水洗将分级后的滑子菇用流水洗出杂质,水洗后放到竹筛上滴去多余的水分。二、杀青杀青的目的是杀死菇体组织,便于盐分进入。将滑子菇分批少量放入10%浓度的盐开水中,用竹、木器轻轻翻动,水开后经2-3分钟后捞出。杀青时最好用铝锅,以保持菇体的正常颜色,生产量大或集中加工的单位最好用不锈钢的蒸煮锅加热杀青...

    2980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资讯 | 河北青龙县于长锋:做邻里乡亲信得过的“香菇匠”
    食用菌资讯 | 河北青龙县于长锋:做邻里乡亲信得过的“香菇匠”

    六月初夏,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县马圈子镇马圈子村东的常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被林荫庇护,凉风阵阵。菌棚内,一排排菌棒整齐码放,长势喜人的香菇个个升柄展伞,淡淡的菌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俨然是偌大的香菇“王国”。备料、制棒、接菌、倒垛、刺扎、上架、补水、出菇,每个环节,于长锋都从零做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

    2869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项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怎样让食用菌母种再健壮一点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怎样让食用菌母种再健壮一点

    大多数食用菌母种的外观要求菌丝洁白、密集、粗壮有力。而长期单一的使用PDA培养基很难做到,这是因为食用菌同样有“贪吃、喜新厌旧”的毛病。笔者以从事多年食用菌科研工作的经验,得到了一使食用菌母种菌丝健壮的方法,供大家参考: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菌种取自于野生食用菌,大自然是它的老家,细心的朋友可观察到,各种...

    2742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母种的外观识别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母种的外观识别

    优良纯化的菌种,是食用菌栽培成功的根本保证。现将几种食用菌母种外观识别方法介绍如下:香菇菌丝 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菌丝纯白色、粗壮,呈絮状或绒状,长满试管后有一定爬壁能力,边缘呈不规则波曲状。在24℃左右温度条件下,菌丝一般12~15天即可长满试管斜面。具香菇特殊香味。平菇菌丝 在PDA培养...

    2095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食用菌病害有妙招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食用菌病害有妙招

    冬春季节是栽培食用菌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由于用料以及环境消毒等方面的原因,常有病害发生,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效益。根据经验,掌握以下技巧非常重要。以培养料和覆土的处理为重点。食用菌各种病害的病原菌大多存在于培养料和覆土材料中,因此,除进行发酵料栽培外,尤其是在发病区和老菇棚,应尽量进行熟料栽培。在平...

    1408 木耳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谨防茶薪菇粘菌病
    食用菌病虫害 | 谨防茶薪菇粘菌病

    茶薪菇由于其口感清脆,营养丰富,倍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生产发展迅速。但这两年茶薪菇粘菌病发病较为严重,使生产受到一定损失,在茶薪菇栽培过程中应预防粘菌病的发生,以保证茶薪菇健康生长。一、发病原因及危害症状1、发病原因。①粘菌适宜生长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的地方,尤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栽培房通风透气不...

    1163 木耳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种植要严把制种关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种植要严把制种关

    母种→原种 购买试管母种时,要注意鉴别母种的优劣,仔细检查试管中菌丝的生长情况,以免买到老化的母种。一般来说,健壮的母种表现为菌丝洁白、粗壮、尖端整齐。若菌丝干散或培养基收缩,瓶底有黄色积水,说明菌丝已老化,请勿购买。 从母种到原种,是菌种第一次扩大培养的过程。具体方法: 材料准备:试管母种、啤酒瓶...

    1823 菌类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追肥的配制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追肥的配制方法

    食用菌出菇旺期和出菇后期,培养料中的养分消耗殆尽。在这两个时期及时追施肥料,能显著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改善品质。 1.粪土肥:将新鲜干猪、牛粪粉碎,用石灰水清液预湿堆制15天,加50%肥泥和少量草木灰拌匀,在产量急剧下降或出现死菇时,结合清理床面剔除老根,将其撒施于床面。 2.草料汁:用经过腐熟晒干的...

    1374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