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羊肚菌跳虫的防控措施

时间 : 04-25 投稿人 : 花语境园艺 点击 :

跳虫属内口纲、弹尾目、棘跳虫科(Onychiuridae)的1种小型非昆虫六足动物。凡阴暗潮湿、有腐殖质存在的地方都可发现。据报道,危害食用菌的跳虫有5科13种,这些跳虫危害的食用菌主要有平菇、草菇、鸡腿菇、香菇、杏鲍菇、大球盖菇、木耳、猴头、姬松茸、竹荪等,也可在同一种食用菌上同时有几种跳虫危害。

羊肚菌跳虫的防控措施 | 菌菇种植

最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主要有紫跳虫、角跳虫、原跳虫、棘跳虫、疣跳虫、黑扁跳虫、黑角跳虫、球角跳虫、红缺弹器跳虫等。

羊肚菌栽培生产中,特别是当土壤内含糖分废弃物,如玉米杆或土壤农业废弃物较肥沃时极易爆发跳虫危害,跳虫会在土壤缝隙内活动,嚼食羊肚菌菌丝,也会钻进外源营养袋中,在袋子内繁衍生息,造成菌丝破坏和营养流失。春季温暖湿润季节,大规模的跳虫也会嚼食子囊果,被咬食过的子囊果部位发育受阻,容易招致其他病害的发生。

1.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约1.0~1.5mm,形如跳蚤,无翅,淡灰色至灰紫色,体壁柔软,大多数体表具毛。口器内藏,咀嚼式,眼不发达,触角4~6节,前胸常退化,足仅4节,足的胫节与跗节常愈合成胫跗节。腹部最多6节,分节明显,第一节有一腹管,第三节有很小的握弹器,第四、或第五节有一分叉的弹跳器,这是跳跃器官,也是本目的主要特征;幼虫白色,体形与成虫相似,休眠后蜕皮,银灰色,群居时灰色,如同烟灰,故名烟灰虫。

2. 生活习性

羊肚菌栽培生产中,跳虫常在田间和外源营养袋内活动,特别是晚秋时节,随着温度降低,逐渐转移到外源营养袋内繁衍生息。跳虫在温暖(20~28℃)潮湿(空气相对湿度85%)的条件下相当活跃,繁殖速度最快,跳虫群集性强,危害巨大。

除此之外,跳虫还可携带和传播病虫害,造成交叉重复感染。跳虫的成虫和幼虫体表可携带大量的病菌和螨虫,随着跳虫产卵取食等活动,病虫害也迅速蔓延,常给羊肚菌的生产造成损失。

3. 防控方法

1)播种前一月左右,对田地进行翻耕,并按照每亩地100 ~ 150斤的生石灰使用量进行施撒,翻耕后经过暴晒,可有效减少跳虫的危害。

2)清除掉田间的农业废弃料,特别是玉米秸秆等含糖量丰富的杂物,减少滋生营养源。

3)轮换作业,水稻田的灌水作业也可有效杀灭跳虫及虫卵。

4)跳虫严重的田地,可根据跳虫的喜水习性,在发生跳虫的地方用小盆盛清水,待跳虫跳于水中后再换水继续用水诱杀,连续几次,可大大减少虫口密度。

5)用1000 ~ 2000倍的氯氰菊酯进行喷施,也可有效杀灭跳虫。值得注意的是,高浓度的菊酯类药物对菌丝发育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也还未有菊酯类药物对羊肚菌出菇的影响,请谨慎使用。出菇之前或出菇过程中慎用。

相关文章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粘菌性病害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粘菌性病害

    症状 为害平菇的粘菌菌落为白色,营养体生长阶段多呈羽毛状向外扩展,一般与平菇菌丝不易区分。在平菇生长的中后期粘菌发展迅速,遇有菇床湿度大,粘菌从培养料底层向表层扩展蔓延,开始在菇畦表面出现鲜艳的桔黄色粘胶质状的长丝,随后迅速产生粉粒状粘胶质团,即进入繁殖阶段的粘菌孢子。粘胶质团迅速从平菇的菇柄向菇盖...

    999 菌类病虫害防治 木耳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银耳的采收、贮藏及加工要点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银耳的采收、贮藏及加工要点

    银耳又称白木耳、雪耳或白耳子。它是银耳科、银耳属,可人工栽培的菌类蔬菜,以胶质子实体供食用。按生态型分有鸡冠型和菊花型;按形态分有粗花品种和细花品种。主要采收期为6月至10月。采收要求耳片完全展开,呈现出色白、半透明、柔软而富有弹性时为适采期。此时不管朵子大小均要采摘;如采收过迟,耳片发黄变软,耳根...

    852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北方香菇为什么常见畸形菇、萎烂菇?
    食用菌病虫害 | 北方香菇为什么常见畸形菇、萎烂菇?

    在北方有很多人都在种植香菇,可是有些人的香菇产量非常可观,可有些人香菇总是出现畸形菇、萎烂菇呢?这其中的原因你真的了解吗?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畸形菇:大脚菇—菌柄粗而短,菌盖肥厚,原因主要是高温品种制棒较迟,出菇时遇低温影响而形成,防治措施主要是选用的品种要符合对温度...

    2164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食用菌种植技术
  • 食用菌病虫害 | 有机平菇长"白毛"处理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有机平菇长"白毛"处理技术

    一、调节温度。高温型平菇白天可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低温型有机平菇白天可将温度控制在10℃左右。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尽可能加大昼夜温差,以剌激菌丝的生长。 二、控制湿度。将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湿度低,子实体发育缓慢;湿度高,子实体易溃烂变色。 三、加大通风量。在缺氧条件下,平菇不易出菇,或...

    1702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病虫害 | 预防食用菌病虫害的最佳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预防食用菌病虫害的最佳方法

    食用菌的栽培出现病虫害则很难拯救,所以提前预防食用菌病虫害的发生也就成了一大要点,以下四点是食用菌病害的最佳防治方法。1.切断病虫害传播途径。食用菌栽培中病虫害的来源途径有三条:一是菌种带虫,带病源;二是培养料和覆土带虫、带病源;三是菇房(棚)内外自然传播。切断这三条传播渠道是病虫害综合防治的重中之...

    520 蘑菇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补水应注意什么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补水应注意什么

    水分不仅是食用菌细胞的重要成分,而且养料的吸收及运输、代谢废料排泄等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因此,食用菌在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供给充足的水分。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绝大多数来自培养料。培养料含有充足的水分,是菌丝体生长及子实体大量形成必不可少的因素。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的适宜含水量一般为6...

    2782 食用菌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菌棒消毒后散发酸臭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食用菌病虫害 | 菌棒消毒后散发酸臭味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可能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有如下三点:1.培养料存放时间过长,并且在存放时条件不好,导致雨雪浸泡后变质,而带有大量杂菌。在普通的灭菌灶消毒时,很难达到彻底灭菌的效果。导致在消毒灭菌不彻底的情况下,料内的各类杂菌在拌料后条件适宜大量繁殖滋生,使培养料酸败,产生难闻的酸臭味。解决办法:原料存贮条件要好,一定要...

    1063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资讯 | 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发布误食野生蘑菇安全提示
    食用菌资讯 | 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发布误食野生蘑菇安全提示

    野生蘑菇是我国各族人民的传统食品,由于其味道鲜美,是大众餐桌上常见的食品。在东北,从初夏到深秋都能看到蘑菇的身影,一般在夏秋季是蘑菇茂盛生长期,蘑菇因其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深受人们喜爱。随着夏季气温升高,雨水增多,野生蘑菇迅速生长,很多人喜欢吃野生蘑菇,但由于不能有效鉴别野生蘑菇有毒与无毒,从而导...

    2630 食用菌基地 食用菌资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用液体菌种栽培的杏鲍菇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用液体菌种栽培的杏鲍菇

    用液体菌种培养器生产一批菌种仅需3天,是使用固体菌种周期的1/10。每罐菌种成本为195元,可接17×33厘米的栽培袋4000袋-5000袋,成本仅为0.04元,是使用固体菌种的1/32。由于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因而接入的菌种可流散在不同的部位萌发生长。接种后6小时左右即可看到菌种萌发变白,24小时...

    2100 食用菌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的组织分离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的组织分离法

    金针菇个体小,菌盖薄,分离时难以掌握,可选取未开伞的子实体,在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擦表面,然后剥开菌盖,用接种刀挑取菌褶少许,移至PDA斜面上,23°C左右条件下培养。也可将菌柄做表面消毒后,在靠近菌盖处用经灼烧的刀片切断,左手食指和拇指挤压切口下面的菌柄,用接种针挑取被挤压出的菌肉,移...

    2702 菌类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保健风味油加工技巧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保健风味油加工技巧

    食用菌保健风味油保持了食用菌特有的风味和香味,不仅可用来炒菜,还可用来做凉菜,且耐贮藏、携带方便。加工食用菌油设备简单,方法简便,是一条很好的致富门路。原料选择:加工用的原料油以菜籽油、棉籽油、大豆油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油料较好,可单独使用,也可混合加工。加工用的平菇以灰色品种为好,香菇以椴木或...

    2694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茶树菇的制种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茶树菇的制种技术

    (一)菌种制作。栽培种制作时间,等于制栽培袋的用种日期向前推栽培种培养所需天数,原种制作时间等于栽培种制作日期向前倒推原种培养实际开天数,同样方法,可计算出母种制作时间。茶树菇菌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培养基所需的培养时间差异较大。 1.母种制作:茶树菇母种,常从栽培的子实体或野生子实体中,选择生...

    2182 菌类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补水后高发的黄菇病,怎么“破”?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补水后高发的黄菇病,怎么“破”?

    黄菇病别名黄腐病,是由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agarici)引起的一种平菇病害。当温度稳定在20℃以上,湿度95%以上,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此病;即使温度在15℃左右,但菇棚温度趋于饱和且密不透风时,也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培养料及菇棚内用水不洁或多次浇淋菇体吸水处于饱和时...

    973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竹荪菌种的土法生产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竹荪菌种的土法生产

    竹荪又名仙人伞,是我国著名的山野珍馐,由于竹荪干品市价高,生产周期短,在我地的一些山区发展较快。但由于生料栽培竹荪用种量大,菇农生产成本偏高,现介绍一种不用任何生产设备的竹荪菌种生产方法:一、培养基的制备。1、竹屑40%,杂木屑30%,谷壳15%,米糠15%。2、棉籽壳60%,玉米心(颗粒状)10%...

    406 蘑菇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平菇的采收标准是什么?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平菇的采收标准是什么?

    鲜食平菇的采收标准是菌盖充分展开,但边缘紧收,颜色由深逐渐变浅,下凹部分开始出现白色毛状物。采收过早,影响产量;采收过迟,菇盖边缘变薄,菌肉随之变疏松,菇柄老化粗硬,质量下降,食味变劣,重量减轻,且影响下批菇生长。 鲜品出口、盐渍和加工罐头平菇的标准是: 一级菌盖直径5厘米左右,自然色泽。 二级菌盖...

    949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