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代料黑木耳地摆栽培技术

时间 : 05-02 投稿人 : 飞花之都 点击 :

黑木耳也称木耳、光木耳、云耳,是一种胶质菌。其子实体的质地滑、嫩、脆、鲜,营养丰富,被誉为"素中之荤"。黑木耳含有丰富的胶质,能清涤肠胃中纤维和沉积食物。黑木耳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是酸性异葡聚糖,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经常食用可降低人体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止血栓形成的功能。

代料黑木耳地摆栽培技术 | 菌菇种植

我国是世界上黑木耳的主产国,其产量和质量均占世界首位,远销日本、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在国内黑木耳的消费比其他菇类更为广泛,菜桌上都离不开黑木耳作为主菜和配菜,市场广泛,发展前景可观。黑木耳出耳场地灵活,可以在露天出耳,也可以在林地出耳,不需要搭建设施,仅需安装微喷,设施、设施投入低,并且生产周期短,是一种适合大规模发展的食用菌。

一、形态特征

黑木耳子实体呈耳状、叶状或杯状、薄、边缘波浪状,宽3-10厘米,厚2毫米左右,以侧生的短柄或狭细的附着部固着于基质上。新鲜的木耳呈胶质片状,半透明,成圆盘形,侧生在树木上,耳形不规则形,有弹性,腹面平滑下凹,边缘略上卷,背面凸起,并有极细的绒毛,呈黑褐色或茶褐色。干燥时收缩变为脆硬的角质近似革质。

二、生物学特性

(一)营养

黑木耳生长对养分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还需要少量的无机盐类。黑木耳的菌丝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本身不断分泌出多种酵素(酶),因而对木柴或培养料有很强的分解能力。选用锯末或其他代用料栽培时,要加入麸皮、米糠等氮源物质以及少量的石膏、蔗糖和磷酸二氧钾等,以满足黑木耳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要。

(二)温度

黑木耳属中温型菌类,它的菌丝体在15℃~36℃之间均能生长发育,但以22℃~30℃之间为最适宜。在14℃以下和38℃以上受到抑制。

黑木耳的子实体在15℃~32℃之间都可以形成和生长,但以22℃~28℃之间生长的木耳片大、肉厚、质量好。 28℃以上生长的木耳肉稍薄、色淡黄、质量差。15℃~22℃之间生长的木耳虽然肉厚、色黑、质量好,但生长期缓慢,影响产量。

(三)湿度

水分是黑木耳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黑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在生长发育中都需要大量的水分,但两者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在同样的适宜温度下,菌丝体在低湿情况下发展定植较快,子实体在高湿情况下发展迅速。因此在接种时,代料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65%,这样有利于菌丝的发展定植。

子实体的生长发育,虽然需要较高的水分,但要干湿交替结合,还要根据温度高低情况,适当给以喷雾,温度适宜时,栽培场空气的相对湿度可达到85%~95%,这样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比较迅速。温度较低时,湿度不宜太高,否则会造成烂耳。

(四)光照

菌丝生长时不需要光线。但是,光线对黑木耳子实体原基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耳芽在一定的直射阳光下才能展出茁壮的耳片。根据经验,出耳场需要有一定的直射光,以使长出的木耳既厚硕又黝黑。

黑木耳虽然对直射光的忍受能力较强,但必须给以适当的湿度,不然会使耳片萎缩、干燥,停止生产,影响产量。因此,在生产管理中,最好给出耳场创造"三分阴七分阳"的条件,促使子实体的迅速发育成长。

(五)空气

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形成、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进行着呼吸作用。因此要经常保持养菌室和出耳场的空气流通,以保证黑木耳的生长发育对氧气的需要。防止郁闷环境,避免烂耳和杂菌的蔓延。

(六)酸碱度

黑木耳适宜在微酸性的环境中生活,以pH值5.5-6.5为最好。代料栽培时,先调到pH至8左右,通过培养基灭菌和菌丝生长pH值达到适宜的范围。

三、栽培技术

(一)栽培季节

黑木耳子实体发生的适宜温度为22℃~28℃,栽培袋培养时间约40天。根据黑木耳生长特性及北京当地的气候,春耳安排在1-3月制棒,4-5月催芽,5-7月出耳;秋耳安排在6月制棒,8月份催芽,9-10月份长耳。培养菌袋需要40大左右,出耳期(子实体生长期)需50天左右。

(二)适合的栽培的材料及配方

1、原料

(1)木屑

要求无杂质、无霉变、以阔叶硬杂树为主,一般为柞木。如果木屑过细,可适当添加粉碎的锯沫进行调解粗细度。以颗粒状木屑80%加细锯末20%为宜。

(2)麦麸、米糠

麦麸、米糠要求新鲜无霉变,麦麸以大片的好。目前有的磨米房稻壳粉碎到米糠里卖,致使米糠质量下降。一般好的米糠一麻袋在120—130市斤,否则就是里面掺加稻壳,购买时一定要注意。

(3)塑料袋(和袋帽、木棒)

生产黑木耳的塑料袋选用贴料性好,不易袋料分离的聚乙烯塑料袋。

2、配方

⑴配方1:硬杂木屑 86.5%,麦麸10%,豆饼粉2%,石膏1%,生石灰0.5%,含水量60-65%;

⑵配方2:硬杂木屑67%,玉米芯20%,麦麸10%,豆饼粉2%,生石灰1%,含水量60-65%。

(三)制棒

木屑用筛子筛一遍,以除去木片。将干料按比例混匀后,用水调至含水量60%-65%。拌料时先将麦麸、石膏、生石灰、豆饼粉等精料及辅料按比例放在一起,干拌均匀,然后再与木屑一起拌匀,再加水拌一遍。拌完的料必须闷堆、测水分,含水量以60%-65%为好,检测水分的方法:用手紧握培养料,手缝间有水渍但不下滴为好。

最好选用较薄的聚乙烯菌袋,常用规格为折径16.2cm×35cm,单袋重2.3-2.5g,由于袋薄且拉力强,袋与菌丝亲合力好。采用机械装袋,装料高度为20cm左右,单袋重约1.2±0.1公斤。装料时要求上、下松紧一致,料面平整、无散料,塑料袋无褶皱。封口方法采用窝口技术(免颈圈)。窝口方法:装袋时,在菌袋中间打孔,将料上面的塑料袋顶入中间的孔中,然后用塑料空心棒插入孔中。用窝口机窝口能提高制袋标准,袋料不易分离。将装料后的菌棒置常压锅内温度升至100℃,维持12小时。将冷却的菌袋置于接种箱内,用气雾消毒剂消毒后,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每袋栽培种可接40~50袋。接种时将塑料中空棒拔出,塞入固体菌种或接入液体菌种,然后用无菌的棉花或海绵块封口。

(四)菌丝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放于培养室架上避光培养。培养室使用前要消毒。室温初期控制在27℃。一周左右,菌种开始成活萌发,自然发酵产生热量,此时应不断降低培养室温度,使其不超过25℃。菌丝布满料面后,培养室温度降至20℃。整个发菌期培养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50%~70%。每天两次通风换气,每次0.5小时。35天左右菌丝发满菌袋。

(五)代料黑木耳地摆栽培管理工艺流程

场地选择→整地作床→床面处理→菌棒进地→开口(刺孔)→摆放→催芽→育耳→采摘晾晒→包装入库。

1、场地选择:

若林下地摆栽培黑木耳生产场地选择原则为:

(1)林地郁闭度较小,树种以杨树、板栗树为宜。

(2)交通方便,以便于物料运输。

(3)地势平坦,便于种植管理。

(4)靠近水源、电源,用水方便。

(5)能抗洪排涝,不至于积水。

(6)通风良好,空气转鲜,清洁卫生,无污染源。

2、整地作床

依据林地实际情况建畦床,一般树行间可做双畦,每畦宽100-120㎝,长不限。整平畦床面并镇压压实。畦床间距40-50㎝,并挖15-20㎝深的沟,为排水沟和人行道。

3、床面消毒

可用5%的石灰水喷洒床面,也可用多菌灵喷洒。对老耳场要先清除废旧菌袋及残留物,再翻耙、整平、做畦床。畦面上铺黑色地布或地膜,以防泥沙飞溅到耳片以及杂草滋生。

4、菌棒进地

培养好的菌袋直接运往场地,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单独存放,放在最后开口。运输过程要轻拿轻放,避免摔伤和重压菌袋引起菌袋变形,培养料松散,菌丝受伤,影响产量。

5、刺孔开口

使用机械开口机刺孔开口。每3人为1组,1人拔取菌袋封口处棉塞或海绵,1人刺孔,1人摆袋。事先用5%石灰水或0.5%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开口机刀轮。每袋开丝锥形出耳口140-180个(即刀轮在14-18排,推荐使用16排)。开出耳口时一定要划破菌膜,一般刺孔深度0.3-0.5㎝深,使进入新鲜空气,刺激原基分化,有利于形成耳芽。

6、摆袋

催芽时,密排菌棒。每平方米可摆40-50袋,袋与袋之间的距离要均匀,间距2cm。菌袋口朝下直立放置。排放完毕后,盖上塑料薄膜,薄膜上盖上薄草帘。

7、催耳芽

开口后的菌袋进入催芽管理阶段。开口7天内不可向袋上浇水,不用打开塑料膜,只是注意温度,里面的温度不能超过25℃,如果达到25℃,揭开塑料膜通风,降低温度。7天以后每天至少要打开一次塑料膜通风换气,利于早出耳基。这个阶段塑料膜下菌袋间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5%,湿度大于这个标准就应揭开塑料膜通风降低湿度。简便方法是:看塑料薄膜上有无水雾或水珠,如有水珠下滴,则湿度过大,要增加通风度;塑料膜上无水雾或水珠,为湿度过小,要减少通风量,并需要在床两侧喷水增加床面湿度。

注意:进入5月份气温升高催耳时,不盖塑料膜,只盖草帘子以防温度过高,造成高温烧菌。

8、分床、晒袋

(1)分床 

耳基形成后,开始分床(每平方米为25袋)并进入露天管理。将菌袋按每间隔15 cm摆放一个,每床摆放宽度以微喷管喷雾有效范围确定。一般林地每亩可摆放0.6-0.8万个菌袋。行列之间距离15 cm。

(2)晒袋 

晒袋是最能提高产量,控制污染的一个重要措施。晒袋就是分床以后,将出现黑线的栽培袋暴晒7天。这7天不浇水,不遮阴,待长出现黑线的地方有鱼籽将小黑点向外突出时,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田间管理。

直接采取雾灌(喷雾时将草帘子撤下,喷完后,盖上润湿的草帘子,保持床内潮湿度),具体根据床内湿度、通风度、自然温度、耳芽情况等综合考虑决定。使芽保持在良好的生长状态。

9、育耳

(1)调节湿度

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相对湿度80-90%为宜。耳芽出齐后,耳芽长到黄豆粒大小后,揭去草帘,进行全光管理。每天用微喷喷雾状水(当气温超过25℃时改为早、晚喷水)。初期因耳片抗逆性差,要勤喷、轻喷、细喷,使空气相对湿度85-90%,保持耳片湿润不卷边为宜。当耳片长至扁平或圆盘状时,应适当加大喷水量,促进耳片迅速生长。

1)浇水原则

浇水原则是:看耳定水,看天给水,干干湿湿,干湿交替,即耳片小时少浇水,耳片大时多浇水,晴天勤浇水,阴天少浇水,下雨天不浇水。浇4至5天水,需停浇1至2天,把耳片晒干以后再浇水。

2)具体管理

浇水初期,早晚各浇一次,控制在上午浇水15分钟,傍晚15分钟。水量控制在地表稍微有积水为止。

中期(待黑木耳期向外突出时有枣核状大小时)浇水控制在早晚各浇二次,每次浇水有一定间隔期。判断浇水是否达到要求的标准就是看地表稍微有积水,一旦出现积水就停水,待积水消失后再开始浇水。

后期(后期以黑木耳向外展片为标准)浇水以干湿交替为特征。湿时浇水以耳片吸饱水,耳片表现为膨胀,外观发亮,耳片伸展,为停水信号。停水后耳片失水收缩卷曲,温度降低太阳快要落山时开始浇水。这时浇水最重要的是高温时不能浇水。浇水最大量以地表面有少量的积水为原则。

注意:

①当地气温在15-25℃之间浇水,高于28℃时不浇水。

②浇水时间:

早春或晚秋:上午7:00-下午18:00。

晚春或早秋:上午4:00-7:00,下午17:00-晚23:00,浇水10分钟,间歇30分钟。

③浇水选用微喷优于水带,节水、均匀。

④适当停水1-2天,进行蹲耳,促进菌丝恢复,积累营养,促使耳片增厚、变黑

(2)控制温度

黑木耳为中温型食用菌。一般是通过测气温和观测物候来决定分床摆放的时间。春季开始柳树放叶就开始摆放。北京地区一般在3月20日左右。当耳基封住开口后,温度控制在25℃以下。如果气温超过25℃,要通过通风降低温度,防止高温高湿导致的霉菌发生和高温导致菌丝生长衰弱,吐黄水菌袋变褐,形成褐色硬壳等病害发生。展耳期温度以20-22℃为宜。若遇高温或大风天气,可盖草帘并喷水,保证耳片良好生长。

(3)调节光照

黑木耳子实体分化需要一定散射光,子实体生长需要散射光和一定的直射光。因此,催芽时草帘不宜过密。

(4)适当通风

黑木耳要求氧气充足。若通风较差或摆袋过密,则耳片不易展开,易形成“鸡爪耳”或“团耳”等畸形耳,失去商品价值,且易污染杂菌和烂耳,降低产量。应定期揭掉覆盖物,通风换气。

10、采摘晾晒

出耳芽后,一般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0—30天即可成熟。采收标准:耳片充分舒展变软,颜色变浅,耳基收缩,耳边内卷,应及时采收。一般小孔木耳以鲜耳2.5-3cm时采收为宜。采收方法:采收前4小时停止喷水,使耳根适当收缩,一只手将菌棒拿起,另一只手用三指捏住耳基轻轻扭下,不留耳基和残片,也不带培养基。

采收后的木耳要及时进行晾晒,晴天需要2—3天晒干。注意防雨,晒干后的木耳,灌入编织袋及时装袋入库。存放的库房要干燥、通风。

11、采收后管理

采耳后停止喷水3-4天,使菌丝复壮。5天后喷大水,约10天后又可长出新耳芽。(作者:贺国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