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深耕菌类资源保育 助力产业扶贫

时间 : 05-22 投稿人 : 瑞永 点击 :

李玉院士致力于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40多年,构建了全新的菌物系统分类体系,从技术支撑到产业孵育,带动上万贫困户依靠食用菌稳固脱贫,为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和菌物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深耕菌类资源保育 助力产业扶贫 | 菌菇种植

挽救濒危菌类种质资源,促进生态系统和谐共生

每年初春时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山谷,李玉已开始一天的跋涉。他和学生们要在山里“踏查”,摸清当地菌类生物的“家底”。从调查区域内第一株蘑菇冒头开始,每隔10天,就要重返山中,仔细观察蘑菇生长状态、小心翼翼地采集样本。

有时刚上山就遭遇暴雨,他们掏出塑料布挡一挡;有时被突然涨水的溪流拦住去路,几个人就攀着树枝和石头过去。“记录数据不能断。”李玉说,光听山上的人讲蘑菇怎样了,他不放心,“关于菌类的描述,差一点也不行。”

这样的工作,李玉已坚持了40多年。做好中国人自己的食药用菌资源调查与保育,是他从事科学研究重要的目标之一。

长久以来,一提起生物,人们总是优先想到动物和植物。严格意义上讲,菌物是第三类生物,分为原核菌物、真核菌物,包括真菌、黏菌、卵菌三大类。比如,造福人类的青霉素,美味可口的香菇等可食用真菌,都属于这一范畴。

“尽管从科学上,菌物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独立类别。但在以往的学科分类中,常把菌物研究归类到植物保护学科。提起蘑菇,人们最深的印象只是‘一盘菜’。”李玉解释,全社会对菌类生物缺乏清晰完整的认知,重视不够,保护就容易缺位。

李玉走访了许多自然保护区,有的根本说不清保存了多少种菌物,有的竟然连一株蘑菇标本都没有。“每分钟,地球上都有物种在消失。人类活动的扩张也影响着菌类生物的生长。我们需要挽救濒危菌类种质资源,促进生态系统和谐共生。”

“这些资源是大自然和几千年来人类通过菌类生产培育出的成果,蕴藏着潜在的可利用基因,是动植物之外能够补充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宝库。如果没有我们自主培育的菌类品种,吃个蘑菇都要交高昂的物种保护费,那才是处处受限。”李玉说,保护菌类生物种质资源,更是维护我国菌类作物安全和产业兴旺的重要手段。

基于常年漫山遍野的采样调查,李玉提出了菌物多样性“一区一馆五库”思路,构建了菌物多样性保护创新体系——在自然保护区里设立菌类保育区,建设标本馆,打造菌种库、活体库、有效物质库、基因库和信息库。“即使我们追不上某个菌类物种消失的速度,有一天也能从库里进行信息溯源,实现再利用。”李玉说。

在李玉的带领下,吉林农业大学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菌物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创立了菌类作物学。依托科研成果,吉林农业大学建成了我国首个菌类种质资源库,收集并保存了世界范围内栽培和野生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珍稀食药用菌,涵盖了野生种质资源共计1.1万余份。其中仅黏菌就有400余种,占世界已知种的2/3,还发现并命名了36个黏菌新种。

既让人们吃上美味、健康的蘑菇,也要带动农民致富

“农民相信眼见为实,看到我们团队种下的蘑菇质量好、产量高,才愿意试种。他们一旦认准,产业就会起来。”除深耕基础研究之外,李玉还致力于推动食用菌产业升级,既让人们吃上更美味、健康的蘑菇,也要带动农民致富。

据了解,1978年我国食用菌产量才5.7万吨,经过40多年发展,如今产量已近4000万吨。在我国农业产业中,食用菌已位居第五大产业,仅次于粮食、蔬菜、果树、油料,排在茶叶、糖类和棉花之前。

“蘑菇不只是一盘菜。”李玉说,食用菌产业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支撑国家食物安全的生力军。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粮食和秸秆产量的比例是1∶1,秸秆过剩问题突出,同时畜禽粪便废弃物达几十亿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但如果把秸秆和畜禽粪便等资源作为食用菌生产的栽培基质和原料,就能变废为宝,长出食用菌后,残渣作为肥料归田,形成良性循环。而食用菌又丰富了城乡居民餐桌,助力农民增收。可谓一举多得。”

食用菌具有“五不争”特点——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产业争资源。而且种植难度小,投资少、见效快,经济价值突出,成为多地扶贫产业的首选。

在食用菌领域,除了蘑菇,木耳也是不少地方优势产品。比如,远近闻名的柞水木耳正是李玉带领团队在陕西省柞水县发展起来的精准扶贫产业。近年来,通过开展秦巴山木耳种质资源发育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李玉团队为柞水选育出了4个黑木耳菌种、1个玉木耳的宜栽菌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

河北阜平、安徽金寨、云南澜沧……李玉团队每年有200多天待在农业一线。除了将良种优品送至田间菇棚,他们还积极推广菌类的轻简化栽培技术,颠覆食用菌需棚室遮光保湿栽培传统理念,解决了北方食用菌发展中的工程技术难题,实现了“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的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

小小菌物还走出国门。针对赞比亚高原热带气候,李玉团队首次集成创新出适宜当地种植的食用菌品种8个和配套生产技术体系,有望让当地百姓全年都能吃上蘑菇。

破解食用菌同质化的产业难题,让产业走向深加工

李玉1944年生于山东济南,从1978年考取吉林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开始,他就和菌物研究结下深厚情缘。毕业后,李玉放弃了出国机会,专攻我国菌物学科和产业研究。“这个学科相对冷门,做的人太少了。如果断了科研传承,就太可惜了。”他说。

李玉对菌物喜欢到什么程度?他给自己的小孙女取名“木耳”。“家里人非要改成‘沐洱’,但我还是愿意取名为‘木耳’。”李玉笑着说。

一吃饭,只要餐桌上有蘑菇,李玉就会立马兴奋起来,滔滔不绝地向别人讲解菌物知识。“科研重要,科普也重要。如果我们研究蘑菇的人都不感兴趣、不愿普及,怎么让普通人了解、喜欢和保护这类生物呢?”

“想要破解食用菌同质化的产业难题,防止增产不增收,就必须让产业走向深加工。”李玉一番话,指出了当前国内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痛点。为摸索产业化发展路径,李玉带领团队在柞水开展木耳深加工,推出木耳片、木耳冰激凌、木耳超微粉、木耳菌草茶等产品,极大地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在他看来,要实现美丽乡村建设,还需深挖农村的内生发展动力,依靠科技创新,从农产品深加工入手,提升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

李玉说,他仍会坚持去山里、跑一线,“我常对学生说,应用真菌学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都离不开生产一线。农业科学家必须要深入到田间地头去,留下一门技术,带出一支队伍。在种植实践里,也能收获反哺学科理论的鲜活素材。”

“据估计,世界上大约有150万种菌类,但人类已知的才10万种。我们不会停止菌物调查和保育。”李玉相信,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一定还有很多菌物种质资源亟待保护,要赶紧行动起来。

相关文章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栽培防病综合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栽培防病综合措施

    食用菌病害的发生甚至流行都有其规律,表面上看,病害仅在某一生产环节出现,但是病害的发生是需要相当多的条件的。因此,防病应从源头抓起,至生产完全结束为止,中间环节亦不能稍有放松,以彻底杜绝病害发生。 选用优良脱毒菌种 选用优良脱毒菌种是保证菌种不带任何病毒或病菌、确保菌丝健壮、提高菌丝抗性的有效措施。...

    1760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病虫害 | 无污染治理蘑菇虫害
    食用菌病虫害 | 无污染治理蘑菇虫害

    当今绿色食品已经成为食品主流,但在实际生产中,尤其秋季,菇农为了防治虫害而使用大量化学药物,从而使得蘑菇产品大量残留药物,既给消费者的健康埋下了隐患,也使得蘑菇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那么,该如何对虫害进行“绿色”防治呢?措施有二: 加强物理预防修建菇棚应远离厩厕、垃圾、粪堆等...

    371 食用菌药品牌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注意了!这4大因素会导致羊肚菌菌丝生长弱
    食用菌病虫害 | 注意了!这4大因素会导致羊肚菌菌丝生长弱

    羊肚菌的菌种一播下,菌丝就着床,开始快速生长,在土壤里沿着四面八方发展。随着各个播种点萌发的菌丝生长,渐渐地连成一整片的菌丝网络,直至铺满厢面。羊肚菌的菌丝形状为圆筒状或管状,被隔膜分割成竹节状,每一节为一个菌丝细胞,然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隔膜有一个可以实现营养物质或细胞质流通的小孔。这样大量的菌丝互...

    956 食用菌种植 菌类病虫害防治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菇盐渍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菇盐渍加工

    把新鲜蘑菇预煮冷却后放入高浓度的食盐溶液中,食盐产生的高渗透压使菇组织中含有的水分和可溶性物质从细胞中渗出,盐水渗入,菇体含盐量逐渐与食盐溶液平衡,同时也使菇体内外的微生物因高盐浓度处于生理干燥状态而停止生长发育,起到防腐作用。蘑菇盐渍加工分为一次盐渍法和二次盐渍法。盐渍用食盐溶液浓度为20-22玻...

    290 蘑菇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竹荪高产栽培如何做好培养料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竹荪高产栽培如何做好培养料

    1、要用足培养料。每亩用干料3000-4000kg以上,这是高产的基础。 2、要用混合料。单一培养料栽培,其产量往往较低。如以谷壳为主要栽培料原料可以考虑添加木屑、竹屑、竹绒等含木质素较高的原料,有条件的添加其他食用菌如香菇、木耳、杏鲍菇、茶薪菇的废弃污染料。 3、要增加培养基的含氮量。氮素不足是竹...

    1938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强化管理措施减少食用菌菌种受污染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强化管理措施减少食用菌菌种受污染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制种是关键的一环。而在菌种的制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消毒不彻底等原因会导致杂菌的侵入,污染菌种,使食用菌商品率下降,效益下降,下面就减少食用菌菌种受污染的防治措施简述如下:一、青霉菌是最常见的一种杂菌。污染后在培养基上呈现小而单独的绿色粉末状 。霉斑。该菌分布极广,靠空气中的分生孢子...

    887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高产抗病平菇“丰平王”菌株选育与栽培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高产抗病平菇“丰平王”菌株选育与栽培

    平菇是食用菌中栽培技术比较简单的种类,具有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快的特点,容易被广大菇农接受。但是由于平菇菌种退化,抗病能力差、高温季节不出菇,商品性差,影响了菇农的效益。但是平菇“丰平王”抗病性强、耐高温,出菇转潮快且产量高,是平菇生产中难得的优良。 平菇“丰平王...

    1488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如何搞好木耳的初加工和贮藏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如何搞好木耳的初加工和贮藏

    用干净清水洗去泥沙等杂质,把耳朵大的撕成片状,去掉培养基和耳根。摆放在塑料晾晒网上,在日光下直接晾晒,如遇阴雨天设法微热烘干,防止霉变,温度不能超过40℃。晾晒时先晒耳面,待耳边缘见干时用手拿起,翻晒耳背,不要用滚动木耳,以防晒成拳头耳。晾晒成干品后,用无毒的聚乙烯塑料袋包装密闭或装在麻袋中,放在避...

    1354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草菇栽培表面不出菇怎么办?如何避免此情况发生?
    食用菌病虫害 | 草菇栽培表面不出菇怎么办?如何避免此情况发生?

    一、草菇栽培表面不出菇的原因1、栽培草菇时,培养料含水量不均匀,使得表层比较干燥,而下层含水量偏湿,因此容易发生在培养料的下面或床架的反面出菇。特别是以棉籽壳作培养料的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要知道棉籽壳的持水性差,容易导致水分向下渗漏。2、在栽培草菇时,培养料的底层混杂了土粒,虽然说底层料的含水量更有...

    2424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蘑菇
  •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液体深层发酵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1病虫害防治 杏鲍菇一旦发生病虫害,往往比较难处理,而且损失已经造成。因此,杏鲍菇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更强调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并尽量采用农业防治措施,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以避免对杏鲍菇产生药害和造成污染。主要预防措施有:A、 装料间、灭菌锅和接种间,建筑设计要合理,灭好菌的菌种袋或菌种瓶要能直接...

    707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食用菌种植
  •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双孢菇褐斑病的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双孢菇褐斑病的措施

    褐斑病又名干泡病,黑斑病等,早期发病时,可使蘑菇原基不规则发生,畸形发展浸染幼菇时,可使菌柄或基部出现褐色条纹,菌盖上布满褐色斑点,病菇向一侧生长,呈畸形生长态势。切开病菇观察,其组织内部呈黄褐色、干燥、松散状、但病菇不腐烂、无臭味。褐斑病的病原菌是轮枝菌,该病菌主要存活于土壤及空气中,其最适生长温...

    2932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食用菌种植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如何判断黑木耳的菌种品质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如何判断黑木耳的菌种品质

    1、菌丝洁白,像细羊毛状,毛短整齐,浓密,粗壮有力,齐头并进地延伸直至瓶底,生长均匀,上下一致,挖出来成块,不松散。2、菌丝长满瓶后,在菌体表面一般会分泌出褐色水珠。以后在瓶壁四周和表面出现浅黄色透明胶质耳芽。3、菌种柱与瓶壁紧贴,瓶内壁附有少量白色水珠的为新鲜菌种。若瓶底有浅黄色积水,菌柱离壁干缩...

    1060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引种食用菌精选优良种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引种食用菌精选优良种

    食用菌菌种分为一级种(母种)、二级种(原种)、三级种(栽培种)。栽培者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条件决定引进哪一级菌种。不管引进哪一级菌种,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菌种选择菌种的好坏是食用菌栽培成败的关键。由于菌种同当地的气候、栽培原料、市场需求等都具有直接的关系,栽培者必须先了解清楚,然后才能决定所引...

    1289 菌类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避免高温天气菌棒“烧菌”现象?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避免高温天气菌棒“烧菌”现象?

    菌棒“烧菌”是指菌棒经受高温、部分菌丝死亡并滋生杂菌的现象。为避免这一现象,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遮阴降温使用遮阳网覆盖正在养菌的菌棒,防止阳光直射菌丝,影响菌丝生长。早晚温度较低时,打起养菌棚的棉被,通风并利用太阳光适当提高棚温;气温较高的时段,将养菌棚的棉被放下,在黑...

    1847 菌类病虫害防治 菌类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羊肚菌烘干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羊肚菌烘干技术

    由于羊肚菌鲜菇货架期短,且受疫情影响,鲜菇销售可能仍受一定限制。羊肚菌干制(包括风干、烘干等)为延长货架期的主要手段,由于风干手段品质较差,因此,烘干为羊肚菌干制的主要方法。烘干工艺不同对羊肚菌品质影响较大,烘干方法不得当会导致羊肚菌干品色泽、香味、外形均存在缺陷,导致羊肚菌品质及售价大幅度下降。要...

    817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方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