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及采收加工方法

时间 : 06-09 投稿人 : 绿博园园艺 点击 :

黑木耳栽培技术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代料栽培技术,该技术又包括菌砖栽培、玻璃瓶栽培、塑料袋栽培。下面就来介绍一下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及采收加工方法。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及采收加工方法 | 菌菇种植

1、菌砖栽培法

先将糖溶于水中,把其它料称好拌匀,再加入糖水拌匀。含水量为60—65%。将培养料装入菌种瓶中,边装边振动,使瓶中培养料上下部松紧一致。装至瓶颈,压平表面,洗净瓶壁,中间扎孔,瓶口塞上棉塞,并捆上牛皮纸。上甑灭菌,平压灶甑内温度达到100℃以后保持8小时,下甑冷却。在无菌室内接入黑木耳菌种。然后置培养室,在20—25℃和50—70%湿度下培养。随时择除杂菌污染瓶,待菌丝长满瓶底后即可挖瓶压砖。

一般采用24x17x6CM的活动木模,将培养好的菌丝体从瓶中挖出,倒入模内压紧成块。用薄膜包好,放在20—25℃下使菌丝愈合成块,约需7—10天。

当菌块表面出现耳芽时,将菌块移入栽培室。栽培室要求通风透光,保湿性好。温度20℃左右为宜。如利用自然气温栽培,必须选择合适的栽培季节。将菌砖去掉薄膜直立于培养架上,经常喷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以上,经10—15天部分子实体便已成熟,即可开始采收。

室外树荫下,草丛中及人工阴棚内均可栽培菌砖。

2、瓶栽法

利用旧罐头瓶或500毫升广口瓶栽培黑木耳的步骤是:配料装瓶后瓶口里层用塑料薄膜封口。在薄膜中央打一个0.4厘米的孔,孔处盖少许棉花。外层再用牛皮纸封住扎紧。灭菌冷却后按常规方法接种。菌瓶置于20—25℃下培养3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瓶。

菌丝长满瓶后就要创造生长子实体的条件。如果让其自然出耳,经常可见在瓶壁产生大量耳芽或在瓶中央耳芽密集,不易开瓶影响产量。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促使原基形成。

①控光保湿法:将发好菌丝的瓶子立放,周围用木板遮光,打开上层纸盖,去年棉花,在塑料盖上覆盖一块纱布。每天喷水使纱布保持湿润。调节温度在20—24℃,保持昼夜温差,10天左右原基即在瓶中央产生。

②石灰刺激法:菌丝发满瓶后,去掉全部封盖,自然风干6小时,用小刀挖掉表面的菌膜3小块,成“△”字形,直径约1厘米,马上用毛笔涂上石灰一层,将瓶子横卧在室内架上或室外培养池中保湿培养7天左右,在涂石灰处均能产生原基。

③提前曝光法:当菌丝在暗室中培养长全瓶的80%时,对瓶口曝以充分的散射光,提前催耳。为防止耳基过大过密,可在薄膜上用毛笔划#字形的黑框线,线宽1—1.5厘米,黑框线处不出耳芽。

将已形成耳基的瓶子,横卧在栽培架或室外培养池中培养出耳。横放可以避免瓶内积水引起烂耳。室温控制在20℃左右,昼夜温差要大,湿度控制在80—90%之间。待耳芽大量出现后要增加喷水量,通风量和加强散射光照。

3、袋栽法

用塑料袋作容器生产木耳,其生产流程是:菌丝生长40—45天――开洞栽培7—10天—-耳芽形成15—20天—-成熟采收10天—-二次耳芽形成15—20天—-采收。

根据当地情况选用培养料,按上述培养料配方加水拌匀,培养料的含水量为55—60%,采用17×33厘米或15×30厘米聚丙烯塑料袋。装袋前先将袋底的二个角向内塞,装入培养料至袋高的4/5振实,压平表面。用纱布擦去沾在袋壁上的培养料,袋口加上塑料颈圈,把袋口向下翻,用橡皮筋或绳子扎紧,再塞上棉塞并罩上牛皮纸,上甑灭菌。冷却后无菌操作拉入原种5—10克,菌种要求分散在培养料的表面,这样可以加快发菌。

将接好种的袋整齐排列在培养架上,如果架板毛糙则应先铺一层纸,以免刺破袋底。在培养过程中,要使木耳菌丝能健壮生长,又要控制子实体不规律地出现,培养室光线要接手黑暗。室温应控制在20—25℃为宜。每天通气10—20分钟,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50—70%,如超过70%,棉塞易生霉。在培养期间尽可能不搬动料袋,必须搬动时要轻拿轻放,以免袋子破损,污染杂菌。培养40—45天菌丝长到袋底后,即可移到栽培室进行栽培管理。

室内床架栽培采用挂袋法:将每层床架用10号铁丝每隔20厘米拉一根作挂袋用。操作方法是:除去菌袋口棉塞和颈圈,用绳子扎住袋口,并用锋利的小刀轻轻将袋壁切开三条长方形洞口,上架时用14号铁丝制成“S”型挂钩,将袋吊挂到栽培架的铁丝上。按子实体生长阶段对温湿度和空气的要求进行管理。

在自然温度适宜的季节也可在树荫下或人工阴棚中搞室外栽培,栽培方法仍以挂袋法为佳。

4、采收与加工

成熟的耳片要及时采摘。子实体成熟的标准是颜色由深转浅,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子实体腹面产生白色孢子粉。段木栽培从耳芽发生到成熟大约需6—7天,袋栽一般两个星期。但栽培袋所处的位置不一致,成熟时间也不一致,故需分批采收。室外栽培的最好在雨过天晴或晴天的早晨采摘为宜,如遇雨天成熟的应突击采收,尽量避免损失。阴天不下雨时可以整天采收。室内栽培则不受天气限制。采摘时用手抓住整朵木耳轻轻拉下,或用小刀沿壁削下,切忌留下耳根,以免腐烂发霉,发生烂根流耳,孽生杂菌,影响下一批出耳。总的要求是:勤摘、细拣、不使流耳。段木栽培春耳和秋耳要拣大留小,伏耳则要大小一起采。

采收下来的木耳,用清水洗净泥沙杂质,然后在烈日下晒干,若遇阴雨则应及时烘干。烘晒时应单层摊放,互不重叠以免粘连。未干之前不宜翻动,以免耳片卷成拳耳,影响产口质量。

黑木耳的干品,应密封在无毒的塑料袋内,以防吸潮变质。凡装过农药、化肥、化学药品及其它有害物质的包装袋,不能用于包装黑木耳。

根据商业部提出的黑木耳分级标准,一共分为三个等级,其质量标准如下:

一级:朵片完整,不能通过直径2厘米的筛眼。耳面黑褐色,有光感,背面暗灰色。没有拳耳、流耳、虫蛀耳、霉烂耳。含水率不超过14%,松度1:15以上。耳片厚度1毫米以上。灰土杂质不超过0.3%,粗蛋白质不低于7%,总糖22%,粗纤维3—6%,灰粉3—6%,脂肪不低于0.4%。

二级:朵片基本完整,不能通过直径1 厘米的筛眼。耳面黑褐色,背面暗灰色,没有拳耳、流耳、虫蛀耳、霉烂耳。含水率不超过14%,松度1:14以上。耳片厚度0.7毫米以上。灰土杂质不超过0.5%, 化学指标与一级同。

三级:朵小或成碎片,不能通过直径0.4 厘米的筛眼。耳片多为黑褐色至浅棕色。拳耳不超过1%,、流耳不超过0.5%。、没有虫蛀耳、霉烂耳。含水率不超过14%,松度1:12以上。灰土杂质不超过1%, 化学指标与一二级同。

黑木耳经过采收加工以后做成干木耳,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种植户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合适的栽培技术。

相关文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如何鉴别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如何鉴别

    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栽培者的经济利益,同时也会影响制菌者的信誉,如2005年和家片村的部分种植户,从小商贩手中购买的菌种,品种不好致使十几户菇农连本钱都没挣回来,可见菌种质量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在此,介绍一些鉴别菌种的方法。1.优质菌种的标准(以滑子菇菌种为例):①菌种的纯度必须纯正,无...

    2030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高温平菇难以现蕾原因
    食用菌病虫害 | 高温平菇难以现蕾原因

    平菇虽然不是变温结实类品种,但在一定的变温条件下现蕾速度要快一些,并且,在菌丝后熟管理到位的条件下,可呈现出菇齐、出菇密等显著特征。高温平菇的菌丝培养及出菇管理,均在高温时段,所以,气温的特点就是昼夜温差小,影响到平菇的表现,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迟迟难以现蕾。处理办法很简单:白天提高棚温,落日后给予井水...

    382 菌类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的干制储藏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的干制储藏技术

    金针菇干制储藏是将鲜金针菇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在10-12%的一种储藏方法。晒干的金针菇颜色较深,不耐久藏;烘干的金针菇色泽好,质量高,耐久藏,但成本高。晒干是利用太阳光作为热源进行干燥,将金针菇平铺在向南倾斜的竹制晒帘上,相互不重叠,冬季需加大晒帘倾斜角度以增加阳光的照射。鲜菇摊晒时应轻翻轻动,以防...

    1175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平菇的保鲜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平菇的保鲜技术

    鲜平菇含水量高,组织脆嫩,极易损伤,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保鲜,可有效地提高栽培平菇的经济效益。1.鲜藏 新鲜的平菇在室温3~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时,可贮存1周。温度增高,湿度也要增加。2.冷藏 冷藏可以在接近0℃或稍高几度的冷藏室中进行,冷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箱内的空气湿度,贮藏时间应控制在7天...

    292 木耳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白金针菇栽培装瓶灭菌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白金针菇栽培装瓶灭菌

    用800毫升的塑料瓶装料,大约每瓶装料480克。培养料表面要压实,并保证每瓶装入的培养料相等,松紧一致、高低一致,这是将来发菌一致、出菇同时、菌柄长短一致的前提。瓶盖封好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处理。放置时间过长(夏天2-3小时)就会发酵。灭菌可采用常压灭菌和高压灭菌两种。常压灭菌,料内温度达98℃以上后...

    369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关于灵芝脉孢霉的那些事儿
    食用菌病虫害 | 关于灵芝脉孢霉的那些事儿

    脉孢霉1.分类地位:链孢霉隶属于子囊菌亚门,粪壳霉目,脉孢霉属。2.形态特征:其菌丝透明,有分枝和分隔,且疏松,呈网状,无色、白色或灰色。有气生菌丝,能产生分多呈黄色或橙红色,红色。3.主要种类:主要有橙色链孢霉、粗糙链孢霉、好食链孢霉、问型链孢霉等。4.生活习性:链孢霉喜高温高湿,氧气充足时生长迅...

    2878 食用菌药品牌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做好竹荪栽培病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做好竹荪栽培病害防治

    竹荪栽培过程中主要发现的病害有黏菌和烟灰菌。黏菌:常在竹荪畦面裸露土和覆盖的稻草上出现,开始表现为黏糊状,会变型并且会运动,使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并消亡,严重时不再长竹荪。烟灰菌: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较容易发生,发生时会使菌丝断裂,影响竹荪产量。烟灰菌早期表现为白色绒毛状,此时为最佳治疗期,可用3%的石碳...

    2147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的提纯与复壮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的提纯与复壮

    一、提纯。用各种方法分离得到的菌种,在培养基上萌发的新菌丝,有的活力强,有的弱,有的往往带有杂菌,为避免在生产中失败,应提纯后再使用。其方法是:1、多孢杂交的,于无菌区内将健壮、生长快的菌丝体挑起移接到经灭菌过的母种培养基上。2、各种方法分离的,于无菌区内将生长快而健壮的菌丝的尖端部位挑取黄豆大小的...

    399 蘑菇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出菇期的异常现象与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出菇期的异常现象与防治

    种菇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来就要出菇的菌袋,却发生了想不到的异常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必须冷静,尽快查出原因,拿出有效的防治方法。平菇出菇期间常遇到的主要异常现象有:一、不出菇1、不出菇原因 菌袋早已发满。按常规早该出菇了.而这批袋子就是不出,其原因不外乎是:①、菌种不适宜。如高温季节用的是低温型菌种。②...

    1780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黑木耳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黑木耳的采收、加工和贮藏

    适时采收 立秋后采收的秋耳,朵形略小,质量好于伏耳次于春耳。春耳和秋耳要采大留小,伏耳要大小一齐采。无论春耳、伏耳、秋耳都要在雨过天晴、耳片稍干后采收。如天气干旱,采收的头天傍晚要均匀喷水,次日晨露水干后采收,这样的木耳不易破碎。如遇阴雨天气也必须采收,以免造成流耳。采收时通常用小竹刀或小刀沿着子...

    1939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菇采摘与盐渍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菇采摘与盐渍方法

    近年来,滑菇的市场行情逐渐看好,滑菇的种植户、产量均有大幅度增长。但用传统方法采摘、盐渍滑菇,产品的质量和等级不高。经过几年的实践,用新方法采摘、盐渍滑菇,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等级和价格,有较高的经济价值。1、采收方法 用手握住菇根扭转提起,不要破坏培养基。采收后立即剪去老化根、黑根、虫根,根底要剪...

    1143 木耳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黑木耳的采收制干和贮藏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黑木耳的采收制干和贮藏

    适时采收:人工栽培的黑木耳,一年种,三年收,当年初收,次年盛收,第三年罢收。每年接种一批段木,便可连续生产。(一)采收的成熟度。耳色转浅,由黑变褐,耳片边缘舒展软垂下来,肉质肥厚,耳根收缩,腹面已产生白色孢子粉,此时应立即采收。(二)采收季节。分春、伏、秋三个阶段:从清明到小暑前采收的叫春耳。这段时...

    289 木耳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有机猴头菇设施栽培的接种与培养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有机猴头菇设施栽培的接种与培养

    当料袋冷却至30℃以下时移入接种箱接种,接种箱用高锰酸钾、甲醛熏蒸灭菌,20分钟进行无菌操作接种。接种从料袋两端进行,一般每瓶菌种可接25袋。接种后可将料袋直接移入大棚培养发菌。移入前大棚应充分消毒,开窗降低棚内温度,用石灰水喷洒地面和四壁,然后用甲醛或硫磺密闭熏蒸24小时。如采用冬暖蔬菜大棚栽培猴...

    1539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保鲜储藏八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保鲜储藏八法

    1.食盐保鲜 将新采的平菇、凤尾菇等经整理后浸入0.6%食盐水中约10分钟,沥干后装入塑料袋储藏,能保鲜5—8天。 2.焦亚硫酸钠保鲜 将新采收的平菇摊放在干净的水泥地面上,向菇体喷洒0.15%焦亚硫酸钠水溶液,边喷边轻轻翻动菇体,以便喷洒均匀。喷后装入塑料袋,立即封口储存在阴凉处,在10℃—25℃...

    2007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茶树菇的加工保藏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茶树菇的加工保藏

    茶树菇鲜菇经过干制处理之后,借助热力作用,将组织中的水分减少到一定的限度,使制品中所含可溶性物质的浓度相对提高,尽快降低菌类细胞的酶活性乃至酶失活,从而降低或抑制微生物生长和繁殖,使产品得以较长时间的保存,不致于发生腐烂变质,并有可能保持菌类的良好品质。一、干制原理:鲜菇经过干制处理之后,借助热力作...

    2663 菌类 食用菌种植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