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原种生产的原料多采用麦粒,麦粒原种具有营养丰富、菌丝生长快、转接率高等优点,但双孢蘑菇较平菇、金针菇、灵芝等食用菌的菌丝生长慢、菌丝弱、生产操作要求高,若在生产中对麦粒原种制作的关键步骤把关不严,常易出现污染和菌丝生长不好等问题,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笔者根据工作实践,分析了双孢蘑菇麦粒原种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1 常出现的问题
1.1 细菌污染
麦粒经灭菌接种后,接种菌块菌丝不吃料,或局部不吃料,麦粒成水渍状。污染开始发生于麦粒与麦粒、麦粒与瓶壁的接触点,经培养一段时间后就出水并形成湿斑,很快使麦粒变软,呈暗黑色或黑色、灰色、橙黄色,并产生粘液,打开瓶口则散发出类似有机物腐烂的臭味。
1.2 木霉菌污染
接种5d以后,可见到瓶子中麦粒零星变绿,继而面积扩大,也有部分是在菌种菌丝已封住麦粒表面或将要满瓶时,在未长菌丝的麦粒上出现木霉菌污染。
1.3 毛霉菌污染
主要发生在接种后3~5d,麦粒中出现灰白色的纤细、绒毛状菌丝,再经4d左右即长满瓶。
1.4 菌丝长不到瓶底
在正常发菌温度下,接种后经20d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培养,瓶子下部麦粒不长菌丝,而且与无菌丝的培养基高度一致。
2 原因分析
2.1 麦粒煮得过烂
制作麦粒原种时以麦粒煮到无白心为宜,即“熟而不烂”。若煮得时间过长,麦粒表皮破裂,淀粉外泄,造成麦粒结块,灭菌不易彻底。此时一些尚存活的抗热性细菌遇到外泄淀粉营养便会造成木霉菌污染。
2.2 摊晾时间短
麦粒煮好后需经摊晾,晾至不粘手时方可拌石膏粉装瓶。如果摊晾时间短,麦粒装瓶后就易粘连结块,灭菌就不易彻底,会造成木霉、细菌污染,同时又因麦粒未晾干,水分过大,装瓶竖放后下部的麦粒含水量过多,透气不良,菌丝难以长到瓶底。
2.3 在培养过程中污染
由于菌种培养环境达不到要求,如培养室不清洁、消毒不严、杂菌孢子多、温度时高时低、湿度过大,常会造成杂菌污染。
3 预防措施
3.1 选好麦粒,掌握好水煮时间
选未发芽、无破碎、无霉变、无虫蛀、大小均匀、籽粒饱满的麦粒作原料。水煮时锅内加水量以刚淹没麦粒为宜,待水沸后计时,水煮15min、并不断搅动麦粒,使水煮均匀,麦粒无白心时捞出,防止糊锅。
3.2 摊晾麦粒,适时拌入石膏粉
捞出煮好的麦粒摊在水泥地上,晾至不粘手时再拌入1%石膏粉及麸皮,这样既可防麦粒结块,又可调匀含水量,还能补充营养。
3.3 灭菌要彻底
麦粒培养基一般采用高压灭菌,要严格掌握灭菌条件,必须在压力1.5kg/cm、温度126℃条件下灭菌90~120min,灭菌过程中温度不可下降。
3.4 搞好环境卫生,严格控制污染源
在制种前要彻底清除工作室及其周围的废弃物、垃圾,对工作室、培养室等场所进行预防性杀菌消毒。具体方法是密封门窗后用硫磺粉10g/m³或福尔马林15~20ml/m³加高锰酸钾5~10g/mm³熏蒸24~48h,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对地面、墙壁、床架等进行喷洒和洗刷灭菌。另外,对凡是感染了杂菌的瓶、袋应及早剔除,进行杀菌处理或深埋,防止杂菌孢子扩散传播。
3.5 要保持恒温培养
培养过程中要保持温度25℃左右恒温培养,一般不要常开门窗。温度过低时要升温,以利早日形成菌丝优势,防止杂菌侵入。在培养10d后要经常检查,如发现杂菌感染及时剔除,以防扩散蔓延。(王英利,张桂香,任爱民,杨建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