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野生紫灵芝S2组织分离与出芝试验研究

时间 : 07-27 投稿人 : 芳草青青园艺 点击 :

1 材料与方法

野生紫灵芝S2组织分离与出芝试验研究 | 菌菇种植

1.1 供试菌株S1、S2、S3、S4为武平县梁野山野生分离菌株,X5(CK)为武平主栽品种。

1.2 供试培养基

1.2.1 母种培养基 马铃薯(去皮)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6.5。

1.2.2 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 杂木屑70%,麸皮25%,玉米粉3%,石膏粉1%,蔗糖1%。均按常规方法制作,pH值自然,含水量55%-60%。

1.3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在武平县下坝乡露冕村。

1.3.1 组织分离 将所采集到的4株野生灵芝带回试验室,用无菌水快速冲洗后用无菌纸吸干,再用75%酒精作表面消毒后与准备好的20mm×200mm试管PDA斜面培养基及分离接种工具一同放入接种箱内消毒30min,按无菌操作要求挑取0.1-0.2cm白色组织块,接种于PDA斜面中央,进行组织培养。每株野生灵芝(S1、S2、S3、S4)分离5支试管。经过尖端提纯3次后进行菌丝长势比较。

1.3.2 室内筛选 将获得的有效菌株进行菌丝耐温培养、菌丝长势和形态观察等试验,剔除菌丝长势弱的菌株。

1.3.3 出芝试验 出芝试验是鉴定所分离的菌株是否是灵芝菌株最直接的鉴定方法。2003年12月-2004年9月将所分离优选后的4株野生菌株S1、S2、S3、S4进行短段木熟料栽培试验,每个菌株栽培150kg菌材(30袋,每袋约5kg菌材)。试验证明所分离的4株菌株为灵芝菌株。

1.4 试验设计

1.4.1 稳定性观察 选用野生菌株S1、S2、S3、S4栽培子实体组织分离,提纯后进行连续10次传代转管培养,每株转5管,置于25℃恒温培养。观察记载菌落特征、菌丝长速、长势等。

1.4.2 抗逆性 ① 温度适应性:将供试菌株接入PDA平板(90mm)培养基,接种块的菌丝面朝上,放于25℃恒温箱培养,当菌落直径长至1cm时,在菌落边缘画线作为生长起始线。随后把这些培养皿分别置于10℃、15℃、20℃、25℃、30℃、35℃、40℃、45℃下培养,每个处理5皿,将生长最快的温度下的培养皿即将长满时取出,在菌落边缘再画一终止线,用尺子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取平均值,从而获得菌丝生长最适温度。把不能生长的培养皿移到适温下培养4-7d,可继续生长的原所处温度为限制生长温度,不萌发的培养皿处的温度为致死温度。②pH 值适应性:用0.5mol/LHCl或0.5mol/LNaOH进行调酸碱度试验,记录调到两个装酸碱度(pH值)为4.0、5.0、6.0、7.0、8.0、9.0、10.0所需的HCl或NaOH的量,然后对各个三角瓶培养基进行调酸碱度,随后立即制成平板培养基,接入供试菌株,置于25℃恒温箱培养,当菌落直径长到1cm时,在菌落边缘画线作为生长起始线,继续培养,当生长最快的pH下的培养皿即将长满时取出,在菌落边缘再画一终止线,用尺子测量起始线与终止线之间的距离,计算菌丝生长速度,取平均值,从而获得菌丝生长pH范围和最适pH。每个pH处理5个重复。③ 品比试验:将所分离优选后的4株野生菌株S1、S2、S3、S4进行短段木熟料栽培扩大试验,以当地主栽品种X5为对照,以米槠木材加工后的边料为栽培材料,选用板宽3-20cm,材质新鲜且多带树皮,含水量40%-45%,截成28-30cm长待用。每个品种1100kg(220袋,5.0-5.5kg/袋,1100kg菌材折1m3),装袋灭菌后接入不同的等量菌种,待菌材培养成熟后进行覆土栽培。每个菌株栽培试验量220袋菌材,每55袋分为一个组,设4次重复,采收时计算每小区产量,以总产量作比较。观察记载不同菌株的母种、原种及栽培种菌丝生长速度及长势。观察不同菌株的子实体菌柄、菌盖生长时间,孢子粉弹射期及产孢量,采收期,采收后晒干统计产量和计算折干率。

2 结果分析

2.1 稳定性 观察表明:S1、S2菌株转管4次后,长速始终稳定并有加快趋势,菌丝白色,纤细整齐,匍匐生长,略有爬壁;S4长势基本稳定;S3菌丝较稀疏,稳定性较差。

2.2 抗逆性

2.2.1 温度 从表1可以看出两个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8-35℃,最适生长温度25-30℃。

表1 紫芝S2与X5(CK)菌株在不同温度下的菌丝生长速度比较(cm/d)菌株 10℃ 15℃ 20℃ 25℃ 30℃ 35℃ 40℃ 45℃S2 0.22 0.28 0.55 0.83 0.68 0.26 0

0X5 0.22 0.23 0.50 0.75 0.54 0.25 0

0

2.2.2 pH值 从表 2 可知两个菌株适宜 pH 4.0-6.0。

表2 紫芝S2与X5(CK)菌株在不同pH下的菌丝生长速度比较(cm/d)菌株 4.0 5.0 6.0 7.0 8.0 9.0 10.0S2 0.51 0.58 0.52 0.32 0.21 0.06 0X5 0.53 0.55 0.50 0.40 0.16 0.04 0

2.3 不同野生菌株菌丝生长比较(表3) 菌种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株菌株菌丝白色、匍匐生长,尖端整齐,略有爬壁,长势好。S1、S2、S4菌丝长速较快,在试管PDA斜面培养基上9d长满;其次是S3、X5,在试管PDA斜面培养基上10d长满。在原种和栽培种上长速最快的是S1和S2,25d满瓶(袋);其次是S3、S4,26d满瓶(袋);X5长速最慢,27d满袋,但菌丝较粗壮。

表3 不同灵芝菌株菌丝生长速度与长势比较

菌丝长满瓶时间/d菌号 母种 原种 栽培种 菌丝长势(栽培种)S1  9

27

25 菌丝白色、生长旺盛、长势有力、尖端整齐、长速较快S2  9

25

25 菌丝较白、粗壮、较密、生长势好、尖端整齐S3 10

26

26 菌丝较白、稀疏、纤细、长势一般S4  9

25

26 菌丝较白、密、粗壮、尖端整齐X5 10

28

27 菌丝白色、较粗壮、浓密、生长较慢、尖端整齐

2.4 子实体产量及形态特征 品比出芝试验(表4)中表明:产量最高的是S2菌株,平均产量25.36kg/m3,对照菌株X5产量23.12kg/m3,比对照增产9.69%。S1产量居第二,当年平均产量23.84kg/m3,比对照增产3.11%。S3、S4两个菌株产量均低于对照X5,分别减产8.09%和11.42%。产量依次为S2>S1>X5>S3>S4。

表4 不同灵芝菌株特征与产量比较

 子实体 菌盖直 菌盖中心 菌柄长 菌柄直 当年平均产菌株  色泽 径/cm 厚度/cm 度/cm 径/cm 量/(kg·m3) 位次S1  紫黑色 5-20 1.0-2.12 5-15  1.0-1.5 23.84

 2S2  紫褐色 8-30 1.25-2.53 5-15.9 1.2-2.1 25.36

 1S3  紫黑色 9-22 1.15-2.0 5-10  1.0-1.5 21.25

 4S4  紫黑色 5-26 1.15-1.8 5-14 1.2-1.5 20.48

 5X5(CK)紫褐色 5-28 1.12-2.35 5-12.35 1.2-1.8 23.12

 3

X5子实体生长时间较长,产孢期较长;S2、S3生长时间与产孢期较为接近(表5)。不同菌株的菌盖菌柄中生,少数偏中生,均有似漆样光泽。

其中,供试菌株(表4)菌盖多为圆形或近圆形,极少呈心形,S1、S2、S3、S4为紫褐色至紫黑色,菌盖略薄但较硬实,表面平整,皮壳较光亮(擦去孢子粉后),中间稍凹陷,同心环纹较疏,放射状纵皱明显;多数直径在12-21cm,中心厚1.0-2.53cm;菌柄中生,少数侧生,柄长5-15.9cm。

表5 不同灵芝菌株子实体生长发育时间(d)  菌号

  S1

S2

S3

S4

X5菌柄生长期 18-22 15-20 15-20 20-25 25-30菌盖生长期 22-26 20-25 20-25 20-25 30-45子实体生长期40-48 35-45 35-45 40-50 55-75产孢期

 15-20 15-20 15-20 15-20 18-22

图1 灵芝S2菌株出芝场景

X5(CK)(表5)菌盖为近黑色,菌盖厚但较为松软,表面略为不平整,漆状光泽明显,同心环纹细密均匀;多数直径为15-27cm,中心厚1.12-2.35cm;菌柄中生,少数侧生,柄长5-12.35cm。随机抽取供试灵芝鲜子实体1kg,将其烘干至恒重,折干率在41.5%-45.67%,其中S1折干率为41.5%,S2折干率为45.67%,S3折干率为42.6%,S4折干率为41.5%,X5(CK)折干率42.15%。

3 小结与讨论

出芝试验证明:从野生灵芝中所分离的4株菌株子实体形态与野生灵芝形态相符。分离菌株菌丝在pH4-6范围内生长良好,最适pH为4.0-6.0。温度范围8-35℃,最适生长温度25-30℃。

栽培产量最高的是S2菌株,当年平均产量25.36kg/m3,对照菌株X5产量23.12kg/m3,比对照增产9.69%。S1产量居第二,当年平均产量23.84kg/m3,比对照增产3.11%。S3、S4两个菌株产量均低于对照X5,分别减产8.09%和11.42%。产量依次为S2>S1>X5>S3>S4。

形态特征:菌盖多为圆形或近圆形,极少呈心形,S2子实体紫褐色,S1、S3、S4紫黑色,均有似漆样光泽,菌盖直径5-30cm,中心厚1.0-2.53cm;菌柄中生,少数侧生,柄长5-15.9cm。

为筛选优良菌株,有待进一步做多点试验。

相关文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菌种制作步骤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菌种制作步骤

    母种的质量一定要好金针菇的产量高低,与引进的母种质量好坏关系很大。正常母种的菌丝应该生长整齐,呈现淡白色或较浓白色,菌丝长满后应该呈现白色,菌丝较纤细。在保存母种时应该在菌丝快要长满时放入冰箱,不要待母种菌丝完全长满后才低温保存。若待母种菌丝完全长满后才低温保存,极易使母种在低温环境下快速现蕾,导致...

    800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茯苓种植怎样预防黑翅大白蚁?
    食用菌病虫害 | 茯苓种植怎样预防黑翅大白蚁?

    具体步骤如下: ①选冬场时避开蚁源,清除腐烂树根; ②冬地周围挖1道深50cm、宽40cm的封闭环形防蚁沟,沟内撒石灰粉或以臭椿树理于窖旁; ③引进白蚁天敌――蚀蚁菌; ④在苓场四周设诱蚁坑,埋入松木或蔗渣,诱白蚁人坑,每月查1次,见蚁就杀死。...

    1788 木耳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病虫害 | 造成黑木耳菌种、菌袋污染的主要因素与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造成黑木耳菌种、菌袋污染的主要因素与防治措施

    黑木耳生产中无论是制种还是制作栽培菌袋,污染率的高低都将直接影响着耳农的经济效益。杂菌的污染是由于外界微生物入侵而导致的结果。在目前,由于菇农生产食用菌的设备还比较简陋,造成的污染途径很多,减少污染主要靠人们认真操作,把好各个无菌操作技术环节。但有的环节是可以通过人为操作来达到降低污染率,有的环节却...

    2184 蘑菇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竹荪烘干工艺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竹荪烘干工艺

    竹荪又名竹笙、竹参,常见并可供食用的有4种:长裙竹荪、短裙竹荪、棘托竹荪和红托竹荪,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种隐花菌类,形状略似网状干白蛇皮,它有深绿色的菌帽,雪白色的圆柱状的菌柄,粉红色的蛋形菌托,在菌柄顶端有一围细致洁白的网状裙从菌盖向下铺开,被人们称为“雪裙仙子”、&ldq...

    2475 菌类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茶树菇的制种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茶树菇的制种技术

    (一)菌种制作。栽培种制作时间,等于制栽培袋的用种日期向前推栽培种培养所需天数,原种制作时间等于栽培种制作日期向前倒推原种培养实际开天数,同样方法,可计算出母种制作时间。茶树菇菌种在相同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培养基所需的培养时间差异较大。 1.母种制作:茶树菇母种,常从栽培的子实体或野生子实体中,选择生...

    2182 菌类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反季节栽培香菇烂筒的原因及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反季节栽培香菇烂筒的原因及防治

    在反季节栽培香菇过程中,有的菇农由于忽视了夏菇本身的特性和特定的设施,生产中常常出现菌棒烂筒现象,给生产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发生的原因:1.培养料处理不当。用生的杂木屑直接生产;或杂木屑没有完全晒干就投入生产;或培养料混有不适合香菇菌丝生长的松、杉、木荷、樟树木屑;或培养料放置时间太长,致使料...

    1498 菌类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鬼伞病的预防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鬼伞病的预防

    鬼伞,鬼盖的别名。其包括黑汁鬼伞、粪污鬼伞、长根鬼伞等。子实体白色,很快开伞,变黑并自溶如墨汁。鬼伞与草菇争夺营养,影响草菇的产量;鬼伞腐烂时,菇房气味难闻,由此常常会导致霉菌的产生。鬼伞是早秋晚春栽培平菇的一个重要制约因子,轻则减产,重则全面失败。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提高平菇栽培成功的关键。 1、选...

    1527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烘干注意事项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烘干注意事项

    1、升温与降温不应过快,只能逐渐增减,否则菇盖起皱影响质量;2、最高温度不能超过65℃,否则易烧焦;3、菇面呈白色或灰白色的菇,可以把菇面向上平放在菇筛上,用干净喷雾器均匀轻喷清水于菇面上(不能喷在菌褐上),再放进烘干房,关闭门窗,闷30分钟,再进行正常烘干。一次不行可进行2—3次,这样...

    272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病害:黏菌的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病害:黏菌的防治方法

    黏菌在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并不少见,一旦感染黏菌,食用菌子实体受害,易于腐烂,失去商品价值。培养料被黏菌侵染后,料面会出现胶黏性、半流动性变形体,扇面形,多分枝、脉络状,呈鲜黄色。黏菌覆盖子实体,随之腐烂,有酸臭味。如环境阴湿,其发展较快,并逐渐连片,甚至覆盖整个菇床表面。菇床受害,造成不出菇;菌筒受害...

    2782 菌类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秋季栽平菇菌种要选准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秋季栽平菇菌种要选准

    菌种质量是平菇丰产的关键。优质的平菇二级菌种及三级菌种应有如下特征:菌丝浓密、洁白,长势均匀粗壮,呈绒毛状,有爬壁现象,在培养基表面有少量珊瑚状小菇蕾出现,菌龄以20~25天为宜,菌种断面菌丝明显,有明显的菇香味。如培养基表面出现大量子实体原基,说明菌种已成熟,要尽快使用。在引种之前,必须弄清菌种的...

    2247 木耳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注意了!这4大因素会导致羊肚菌菌丝生长弱
    食用菌病虫害 | 注意了!这4大因素会导致羊肚菌菌丝生长弱

    羊肚菌的菌种一播下,菌丝就着床,开始快速生长,在土壤里沿着四面八方发展。随着各个播种点萌发的菌丝生长,渐渐地连成一整片的菌丝网络,直至铺满厢面。羊肚菌的菌丝形状为圆筒状或管状,被隔膜分割成竹节状,每一节为一个菌丝细胞,然后细胞与细胞之间的隔膜有一个可以实现营养物质或细胞质流通的小孔。这样大量的菌丝互...

    956 食用菌种植 菌类病虫害防治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干食用菌压缩块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干食用菌压缩块加工技术

    该项加工技术是在原林业部92年与96年组织鉴定的“黑木耳块加工技术”、“山珍八宝加工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研究的系列产品加工技术,其工艺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产品为国内外首创,该项加工技术曾荣获“92黑龙江全国科技成果展览交易会金奖”,95年? 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被国家科委列为“95...

    3001 食用菌种植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菌种提纯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平菇菌种提纯法

    一是褶片贴附分离法。利用成熟菇体的菌盖所产生的孢子进行培养而获得纯正菌种。其过程是:首先制备好PDA试管斜面培养基。配备培养基的用品是马铃薯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毫升。将试管存放在14℃~18℃环境中干燥2天~3天,当试管壁上没有游离水珠时,即可进行分离,方法是:选用菇形圆整...

    2547 菌类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蘑菇采收后如何保鲜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蘑菇采收后如何保鲜

    新采收的蘑菇在常温下容易变色、变味、变形、失重和品质下降,降低鲜菇的销售价格和食用价值。为了延长鲜菇的保鲜时间,可采取如下几点技术进行保鲜贮藏。一、低温保鲜技术:低温贮藏是通过降低环境温度来抑制鲜菇的新陈代谢和抑制致腐微生物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蘑菇的鲜度、颜色、风味。低温贮藏是蘑菇常用的保鲜贮藏技...

    2516 木耳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保存鲜蘑菇的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保存鲜蘑菇的方法

    1.盐水浸泡:将鲜蘑菇根部的杂物除净,放入1%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捞出后沥干水分,装入塑料袋中,可保鲜3-5天。2.清水浸泡:将鲜蘑菇洗净,放入容器中,倒入清水淹没蘑菇,如蘑菇上浮可压个重物。此法宜于短期存放,要注意不要采用铁质容器,以免鲜蘑菇变黑。如数量较多,可将鲜蘑晾晒一下,然后装入非铁...

    2194 菌类 蘑菇种植知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