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菌袋多发病症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 : 05-22 投稿人 : 广领 点击 :

每年的9~11月是平菇播种和发菌的生产高峰季节,因此许多读者来电话咨询有关菌袋不发菌、发菌慢以及污染严重等方面的问题。现将其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希望广大菇农可以借鉴。

平菇菌袋多发病症的原因及对策 | 菌菇种植

一、菌丝纤细、稀疏,发菌速度慢 其主要表现为播种后菌种块萌发慢、生长速度慢、菌丝较细而稀疏,菌丝灰白、发暗,而且占领料面需时偏长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菌种种源未经脱毒处理,或者脱毒的母种在制作三级种的发菌过程中退化或老化,使之降低了应有的抗性。二是基料处理不当,使其营养不全而导致菌丝弱势;或是配方中加入成分不明的辅助原料,抑制了菌丝健康发育;或因拌料后久置、环境杂菌基数高,使料内进入并滋生大量有害微生物等。此外,基料水分过大、装料偏紧、塑袋微孔过少等均可导致该类问题的发生。防治措施:要对症下药。首先,对菌丝偏弱的菌袋采取“打孔增氧”,使菌丝在强氧条件下恢复活力,增加抗性;其次,加强对发菌场所及其环境的消毒杀菌,可使用百病去无踪对菇棚喷洒杀菌,每5天左右一次,直至出菇结束;第三,如果基料含水率偏低,可在菌丝基本布满料表时,对配1200倍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浸法菌袋;最后,对确认基料已经腐败、无法完成发菌的菌袋,应及时将料倒出,晒干处理,以备再次使用,可降低损失。

二、不发菌 在确认菌袋没有虫害的前提下,该种菌袋的表现特征是菌丝难以吃料、基料慢慢变褐,并发出一种刺激性气味,甚至有的菌种块开始着生霉菌,菌袋变软,最后腐烂。其原因:一是菌种抗性问题,尤其三级种发菌阶段被动地接受了高温闷湿等,虽表面观察菌种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活力明显下降,严重者处于失去活力的状态;二是基料的处理不当,与上述相仿。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制种者在三级种的塑袋上扎孔增氧,从而使得菌种自身携带大量杂菌孢子。据分析,今年菌袋发生问题的重要原因,除气候的不利影响外,菌种“自身带菌”是重要原因之一。防治措施:若播种后5天没发菌,即可趁早补种。其方法是:打开袋口,用直径14毫米的钢钎打孔,孔内及两头接入新的菌种;若超过10多天,基料变味、变褐则不宜补种,应进行倒料处理。要将料晒干掺入新料,进行堆积发酵后,重新装袋播种。

三、污染 其杂菌品种主要是木霉、曲霉和毛霉等,发生原因:一是今年的气候利于杂菌存活及繁殖;二是基料处理不当给杂菌的侵染提供了机会;三是环境尤其是菇棚消杀处理不到位;第四,不少菇农仍然心存侥幸,初期污染时盲目地等等、看看或者乱用药物,直到污染严重才着急求治。防治措施:1.对菌种进行脱毒处理或引进脱毒菌种。2.对基料营养进行科学合理的调配,是提高菌丝抗性、实现高产优质的最佳措施。采用“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喷施相结合,一般可增产30%以上。3.对棚内使用百病去无踪进行消杀1—2次。拌料时为防污染,可加入菇病消药物。发菌期间,每隔5天左右对棚内喷洒一次百病去无踪。如发现有小块菌污染,要使用菌绝杀进行涂刷、撒粉或浸洗菌袋等处理,以防杂菌孢子扩散。4.在菌袋完成发菌后,应强化其菌丝后熟期7—10天;条件允许时应延长15天左右,以使其积蓄更多的能量。出菇期间,每3—7天对地面、棚墙及门口、通风口等空闲处喷施一次蘑菇杀病灵等药物,尽量不直喷菇体;当菌盖直径2—3厘米时,可对菇体喷洒三维精素(喷施型);当棚温在13℃以上、发现有菇蚊菇蝇等时,应使用高效驱虫灵溶液以驱避;发现有病害迹象时,应及时处理,以防蔓延。

相关文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北虫草子实体分离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北虫草子实体分离技术

    北虫草和冬虫夏草同属不同种,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医药价值。随着冬虫夏草数量日趋减少,作为冬虫夏草的替代品,北虫草具有极广的市场前景。但是北虫草 菌种在保藏一段时间后,菌种会失去活力,衰老退化,造成产量下降,甚至绝产。大规模生产遗传性状稳定是关键。对北虫草子实体不同部位进行组织分离试验,以 期分离出和...

    556 木耳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秋冬季节食用菌害虫的“防”与“治”
    食用菌病虫害 | 秋冬季节食用菌害虫的“防”与“治”

    秋栽食用菌,虫害问题不可忽视,否则将给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小编今日将有关秋冬季节害虫的“防”与“治”知识总结如下,供参考。虫害发生的种类与鉴别 1、菇蚊菇蝇类:秋季栽培一般采用发酵料,如平菇、鸡腿菇以及双孢菇等,体形较小的菇蚊、平菇眼菌蚊、蘑菇眼菌蚊、多...

    2655 木耳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 食用菌病虫害 | 种植鸡腿菇需防治哪些病害?
    食用菌病虫害 | 种植鸡腿菇需防治哪些病害?

    鸡爪菌的危害:鸡爪菌即叉状炭角菌,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一种寄生性病原真菌,主要发生在鸡腿菇的子实体生长阶段,其子实体酷似鸡爪,俗称为“鸡爪菌”。鸡腿菇菌丝生长时,受土壤中霉菌菌丝侵扰,二者结合扭结发生变态,长成鸡爪菇。发生时呈暗褐色、尖细、基部相连,其菌丝与鸡腿菇争夺养分并抑制...

    849 食用菌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追肥的配制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追肥的配制方法

    食用菌出菇旺期和出菇后期,培养料中的养分消耗殆尽。在这两个时期及时追施肥料,能显著提高食用菌的产量,改善品质。 1.粪土肥:将新鲜干猪、牛粪粉碎,用石灰水清液预湿堆制15天,加50%肥泥和少量草木灰拌匀,在产量急剧下降或出现死菇时,结合清理床面剔除老根,将其撒施于床面。 2.草料汁:用经过腐熟晒干的...

    2032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双孢菇三级菌种制作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双孢菇三级菌种制作技术

    1.原料处理:牛粪破碎处理后过筛,按1∶1.2加水拌匀,堆积发酵,每天翻堆一次,约20天左右,牛粪粉变为褐色、具有正常发酵草料的清香气味,晒干备用。无受潮的小麦,充分泡透后捞出,适当遮阴、通风,发现表皮发干时,轻喷细雾湿润,24小时后即可发芽,待麦芽长至1~2厘米时,即可使用。 如果有虫蛀麦粒,也可...

    274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蚕蛹培育蛹虫草前期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蚕蛹培育蛹虫草前期技术

    蛹虫草,又称北冬虫夏草、北虫草,是昆虫的蛹感染虫草菌后形成的虫与真菌复合体,与天然冬虫夏草有相似的医疗和保健功效。生产蚕蛹虫草只需塑料盒、虫草专用菌种(即专门驯化适合在蚕蛹体上良好生长的菌种)、少量虫草专用营养防污添加剂等即可。现将其主要生产技术简介如下: 一、主要原材料 1.蚕蛹。应选破茧鲜蚕...

    2128 食用菌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黄菇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黄菇多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蘑菇种植过程中会有黄菇的出现,这种现象严重影响了蘑菇的产量和质量。那么蘑菇黄菇的原因是什么呢?蘑菇黄菇怎么防治呢?1、蘑菇黄菇多发病原因发病原因之一主要是低温季节管理不当,在低温季节菇棚内湿度有可能过大,喷水过度,菇体上附着游离水过多,吸水后不能蒸发,致使菇体新陈代谢减弱,造成各种病原菌乘虚而入,大...

    591 食用菌药品牌 蘑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的保鲜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的保鲜

    香菇保鲜方法很多,有速冻、冷藏、化学、气调、微波等方法。 (1)脱水冷藏保鲜香菇采收前10小时停止喷水,七八成熟时采收,精选去杂,切除柄基,根据客户要求标准分级,然后将香菇菌褶朝下摆放在席上或竹帘上,置于阳光下晾晒,秋、春季节晾晒约3~4小时,夏季阳光强晾晒1~1.5小时。晒后的香菇脱水率为25%~...

    2449 蘑菇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死菇病的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死菇病的防治技术

    蘑菇死菇是指菇床上的小蘑菇出现萎缩、变黄、死亡的现象。成片或成批出现蘑菇枯萎,会严重影响产量。 1.死菇原因:①秋末温度过高(超过23℃),春季出菇期间气温回升过高、过快(连续数天在21℃),造成小菇苗因营养缺乏而萎缩死亡。②菇房通风不良,O2不足CO2浓度过高,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快散发,会使...

    1862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小菌核病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小菌核病

    小菌核病,又称白绢病,罗氏菌核病,主要危害草菇、双孢蘑菇和平菇,是草菇栽培地区广泛发生的一种病害。 1.症状: 该病发生在播种后的菌丝体生长阶段和子实体形成阶段。发生初期,在料堆或菇床覆土表面的菌丝常呈一圈一圈的环形,菌丝白色、棉絮状、稀疏、有光泽,比草菇菌丝粗壮。后期白色菌丝消失,在覆土表面出现许...

    890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双孢菇可见菌病
    食用菌病虫害 | 双孢菇可见菌病

    黄丝葚霉:即褐色石膏病,由丝葚孢霉侵染所致,是双孢菇栽培中的常见、多发病害之一。发病症状:初期在其发生部位长出白色斑点状霉状物,即是病原菌菌丝,病斑逐渐扩大和增厚,中央部分黄化,边缘继续外延性生长扩大,至成熟时,病斑表面似黄褐粉状物,如同滑石粉染色。该病菌与双孢菇菌丝争夺营养、水分及生存空间,致使菌...

    429 食用菌药品牌 食用菌种植技术
  • 食用菌资讯 | 河南省鲁山县红石崖村:发现野生羊肚菌种质 为育种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食用菌资讯 | 河南省鲁山县红石崖村:发现野生羊肚菌种质 为育种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4月16日,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管理办公室传来消息,该县食用菌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取得可喜收获,工作人员近日在瓦屋镇红石崖村发现了珍贵的野生羊肚菌。据鲁山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管理办公室主任蒋国伟介绍,他们调查走访了香菇、羊肚菌、木耳、平菇等栽培基地十余处,奔波200余公里,并于4月14日...

    991 食用菌种植教学 菌类资料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用褶贴法分离菌种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用褶贴法分离菌种

    菌种是食用菌生产的根本,它的优劣直接影响菇的产量和质量。由于大部分菇农因技术条件有限,所用母种都是从外地购入,很少自己分离纯化菌种,即使分离,操作也复杂,且成功率不高。为此介绍一种分离菌种的方法----褶贴法。 选择菌盖已经展开的八成熟的第一潮种菇,在菌褶前端的2/5处剪取约1.5厘米长的菌褶,用镊...

    725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菌种鉴别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菌种鉴别技术

    1.菌丝洁白,像细羊毛状,毛短整齐,浓密,粗壮有力,齐头并进地延伸直至瓶底,生长均匀,上下一致,挖出来成块,不松散。 2.菌丝长满瓶后,在菌体表面一般会分泌出褐色水珠。以后在瓶壁四周和表面出现浅黄色透明胶质耳芽。3.菌种柱与瓶壁紧贴,瓶内壁附有少量白色水珠的为新鲜菌种。若瓶底有浅黄色积水,菌柱离壁干...

    2857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为什么说白灵菇栽培原料配比要合理?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为什么说白灵菇栽培原料配比要合理?

    营养的合理配比对白灵菇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在2002、2003年各投料20万袋,主料使用棉籽壳,采取加入20%的麦麸及8%左右玉米面的配方,生物转化率均达到60%以上;在2005年采用纯棉籽壳种植白灵菇,投料15万袋,生物转化率仅为20~30%。因此,笔者对该问题作以详细介绍...

    1174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教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