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的合理配比对白灵菇的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在2002、2003年各投料20万袋,主料使用棉籽壳,采取加入20%的麦麸及8%左右玉米面的配方,生物转化率均达到60%以上;在2005年采用纯棉籽壳种植白灵菇,投料15万袋,生物转化率仅为20~30%。因此,笔者对该问题作以详细介绍:
加入的营养成分应该以有机营养为主、无机营养为辅,这对于增强白灵菇的出菇后劲很有帮助。有机营养成分一般以麸皮、玉米面、米糠等为主,一般加入量是20~30%,加入量不可过大,有机营养含量过大,弊病之一是污染率大大提高,弊病之二是影响培养料的透气性,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延迟出菇季节;无机营养一般是磷酸二氢钾、硫酸镁等,一般加入量是0.2~0.5%,过多会影响菌丝的吸水能力。
在这里应该强调一点,白灵菇总产量的增加,提高培养料的营养含量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再一个方面就是要保证培养料具有较强的吸水能力。当前常规的棉籽壳一般情况下棉绒都比较短,而棉绒短的棉籽壳是不可能加入很多水分的,利用这种原料栽培白灵菇,在出菇期间,子实体就得不到充分的水分供应,这样子实体的商品性和生长规格都会难以保证,更不用说保持很高的产量了。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配方进行适宜的调整,将棉籽壳里面再加入30~50%吸水能力强的原料如棉土绒、玉米芯等,这样既提高了培养料的吸水力,又节约了成本,可谓一举两得。种植白灵菇,原料适宜的含水量应在60~65%,具体说,在原料发酵前可将料水比控制在1:1.5~1.6,在接种前可掌握料水比在1:1.3左右。作为原来棉纺厂和棉油厂垃圾的棉土绒,近几年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寿光市食用菌研究所试验基地在2005年采用一半棉皮加一半土绒的主料配方生产白灵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最高生物转化率达到了80%以上,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实践证明,在配方中加入一定量的石灰,能促进菌丝的快速生长,石灰的加入量可控制在2~5%,这样在培养料发酵完成后,酸碱度一般可维持在8~9左右。不加入石灰也可以,不过菌丝的生长就会变得缓慢,对出菇季节的合理安排会造成较大影响。
总之,培养料的合理配方是一个很灵活的问题,我们应该根据当地资源,科学的调整,尽量将白灵菇的产量及商品性提高到我们满意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