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菌棒开口技术要点

时间 : 06-09 投稿人 : 艺花源园艺 点击 :

开口是黑木耳田间出耳的第一个管理环节,也是较为重要的技术环节,关系到催芽和出耳两个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为此,专家提出如下技术要点,供种植户参考。

开口口形

目前开口口形主要有三种:“Y”、“O” “I” 形。基于管理难度和催芽效果考虑,建议管理经验尚处于缺乏的农户在菌棒开口时选用“Y”“O”形口,这样不易产生憋芽问题。管理经验丰富的农户可采用“I”形口,耳根小,单片率高,产品商品性好。种植户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开口口形。

黑木耳菌棒开口技术要点

开口数量

对于16cm×33cm(折幅×长度,料柱高度约18cm)的菌袋每袋开口200-220个较为适合。因此,开口机的刀轮应安装16-18排即可满足开口数量的要求。开口数量多少决定了黑木耳的产量和耳片的大小。开口数过少,出耳点位少,菌棒内的营养不能完全被利用转化;开口数太多,出耳孔距离太近,耳片容易粘连,营养也太分散,造成耳片质量下降。

开口孔径

为兼顾耳片质量和管理难度,建议种植户选择4-6mm的孔径。开口机安装直径4-6mm的刀头即可。孔径越大耳芽越容易长出来,但耳根会变大从而影响耳型。孔径越小长出的耳片耳根越小,但管理要求高,若管理不善容易发生憋芽。

黑木耳菌棒开口技术要点

开口深度

一般开口的深度控制在3-5mm,使新鲜空气进入培养料内,刺激原基分化并形成耳芽。开口时一定要划透菌袋及菌膜,但也不能太深,否则易造成耳芽形成慢的问题。

相关文章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灰树花的采收和贮运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灰树花的采收和贮运

    1.灰树花采收的时间灰树花由现蕾到采收的时间与子实体生长期的温度有关。一般地说,如果温度在23~28℃之间,由现蕾到采摘需13~16天,如果出菇时的温度在22℃以下至14℃,由现蕾至采摘要经过16~25天。2.灰树花应该采摘时的标志 (1)如果阳光充足,灰树花幼小时颜色深,为灰黑色,长出菌盖以后在菌...

    360 食用菌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鸡腿菇采收与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鸡腿菇采收与加工

    鸡腿菇采收适期必须在菌盖含苞未放,菌环即将或刚刚松动,六七分成熟时的菇蕾期,用竹片刮净菇脚泥土和菇盖鳞片,用净水淘洗干净迅速沥水或太阳下晒干水分约两小时,及时进行加工。烘干设施1、炕房。2、烘干机。切片排筛将当天采摘、清洗沥水的鲜菇,用长柄刀片或不锈钢刀从菌环下沿至菇脚对半切开,形成由菌盖连接而又剖...

    698 食用菌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收获要防曲霉污染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收获要防曲霉污染措施

    食用菌很常见,是一种有营养食物。在培养料上发生曲霉危害,可及时通风干燥,控制室温在20~22℃,杂菌受抑制后再恢复常规管理。 蘑菇等多种食用菌培育过程中常受曲霉菌污染危害,常见的有黄曲霉、黑曲霉、灰绿曲霉等,受害后可见疏松的呈现黄色、黑色、灰绿色等不同颜色的颗粒状物。 曲霉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分生孢子...

    1372 菌类病虫害防治 蘑菇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菌种鉴别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黑木耳菌种鉴别

    菌丝洁白,像细羊毛状,毛短整齐,浓密,粗壮有力,齐头并进地延伸直至瓶底,生长均匀,上下一致,挖出来成块,不松散。菌丝长满瓶后,在菌体表面一般会分泌出褐色水珠。以后在瓶壁四周和表面出现浅黄色透明胶质耳芽。菌种柱与瓶壁紧贴,瓶内壁附有少量白色水珠的为新鲜菌种。若瓶底有浅黄色积水,菌柱离壁干缩,为老化菌种...

    902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白灵菇“短育”栽培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白灵菇“短育”栽培方法

    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不能像平菇那样可直接出菇,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可能出菇,该后熟期往往成为不少菇农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根据菌丝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约需30~60天不等,个别菌株甚至长达80天左右,生产安排上极不方便,而且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采用短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人工调控措施,可大...

    765 木耳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让食用菌母种更健壮窍门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让食用菌母种更健壮窍门

    大多数食用菌母种的外观要求菌丝洁白、密集、粗壮有力。而长期单一使用PDA培养基很难做到,这是因为食用菌同样有“贪吃、喜新厌旧”的毛病,所以经常变换培养基配方也是一种复壮方式。 下面介绍一使食用菌母种菌丝健壮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取自于野生食用菌,大自然是它的"...

    1467 木耳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资讯 | 安徽祁门县:小小黑木耳 奏出“致富曲”
    食用菌资讯 | 安徽祁门县:小小黑木耳 奏出“致富曲”

    金秋时节,正是黑木耳丰收的季节,走进安徽省祁门县光华村木耳种植基地,一排排黑木耳菌袋整齐的摆放在田间,一簇簇鲜嫩的黑木耳破袋而出,村民们正忙着采摘、晾晒、打包,场景十分壮观。据了解,光华村地势平坦,水源优良,通风良好,非常适合种植黑木耳。今年,本地政府结合撂荒地整治工作,将不宜种植水稻的旱地建成木耳...

    292 食用菌指南 食用菌相关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鸡腿菇菌种制作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鸡腿菇菌种制作

    1、培养基佩方。加富PDA培养基,按常规方法分装试管,灭菌,接种,25℃下培养,6-8天菌丝长(tian jin si chang)螨斜面,原种培养基采用麦粒种。 2、栽培料佩方。①棉籽壳100%,另加磷肥2%、尿素0.5%、石灰2%、多菌灵0.1%,水适量;②玉米芯100%,另加尿素1%、石灰3%...

    1949 蘑菇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干制方法攻略及注意事项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干制方法攻略及注意事项

    食用菌含水量高,菌体鲜嫩,且后熟性强,易腐烂,批量生产或大面积培植时,干制加工的好坏,会直接关系到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食用菌的干制方法,有自然干制和人工干制两类。在干制过程中,干燥速度的快慢,对干制品的质量起着决定性影响。干燥速度越快,产品质量越好。  自然干制利用太阳光为热源进行干燥,适用于竹荪、银...

    283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雾灌育黑木耳新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雾灌育黑木耳新技术

    黑木耳是人们喜爱的食用菌之一。近年来采用的雾灌育耳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灌水技术。试验证明,雾灌育耳是获得稻产、高产、高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雾灌育耳设备 干(直径40-50毫米)、支(直径25-32毫米)、毛(直径10-12毫米)三级高压聚乙烯塑料管,微型雾化喷头、管件组成。安装时,干管连接水源垂直于...

    1782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老化预防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老化预防方法

    1、保证菌种的纯培养,注意不要用被杂菌污染的菌种,不要近距离相连接培养。 2、严格控制菌种传代次数,减少机械损伤,保证菌种活力。 3、适当低温保存菌种,低温型菌种如蘑菇、香菇等,在4℃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高温型菌种如草菇在16℃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 4、避免在单一培养基中多次传代;菌种不宜过...

    415 木耳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知识 | 泡灵芝酒应该使用什么罐子?灵芝与酒的比例是多少?
    食用菌知识 | 泡灵芝酒应该使用什么罐子?灵芝与酒的比例是多少?

    赤灵芝和紫灵芝都可以泡酒。灵芝泡酒的功效和作用颇多,无毒副作用。灵芝怎么泡酒?事实上,灵芝泡酒的方法相对简单。接下来,本文将详细介绍灵芝泡酒的方法。灵芝含有活性多糖、灵芝肽、三萜等微量元素。浸泡在白酒中可以充分提取这些活性元素。因此,赤灵芝和紫灵芝是非常适合酿酒的中药。灵芝泡酒不仅能增强身体健康,还...

    919 食用菌食用指南 食用菌日常食谱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菌块不萌发及早预防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菌块不萌发及早预防

    平菇接种后菌块出现不长杂菌也不萌发、菌丝变黄枯萎等现象,应及早采取措施预防。 主要原因 一是菌种老化,生活力弱;二是接种时菌块被酒精灯火焰或接种工具烫伤;三是遇高温天气菌种受高温伤害出现烧菌;四是原料处理不当,没有平晒,由各种微生物产生的有害化学毒素存在于培养基中;五是装瓶或装袋后没有及时灭菌,培养...

    847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怎样贮存香菇干品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怎样贮存香菇干品

    干燥贮存 香菇吸水性强,含水量高时容易氧化变质,也会发生霉变。因此,香菇必须干燥后(含水量在6%以下)才能进行贮存。贮存容器内必须放入适量的石灰块或干木炭等吸湿剂,以防反潮。 低温贮存 香菇必须在低温通风处贮存,有条件的可把装香菇的容器密封后置于冰箱或冷库中贮存。 避光贮存 光线中的红外线会使香菇升...

    2058 菌类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细菌性病毒感染原因与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细菌性病毒感染原因与防治

    近年来,在杏鲍菇工厂化管理栽培中,开始出现烂菇,流脓水现象,尤其对于晚春与盛夏季节更为严重,最近,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利用百万电子显微镜,在中科院专家大力配合下,首次在畸形和腐烂杏鲍菇伤口流液及其液体菌种中发现粒径20-70纳米噬菌病毒。这一发现,对由数百家杏鲍菇农组成的杏鲍菇业,在稳定发展方面具有...

    2347 菌类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种植教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