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菇农又开始了一年的栽培工作,怎么使金针菇出菇更好更多,是大家思考的共同点,在大家再有的条件下,总结出可改动方式供大家参考:
第一,灭菌阶段,延时常压灭菌好过高压灭菌;富含维生素B1、B2的培养料上,金针菇生长迅速,粉孢子数量较少,但维生素B1不耐热,在120摄氏度以上时容易迅速分解,所以培养料以常压灭菌为好,可将灭菌时间由10-12小时延长到13-18小时。
第二,装袋阶段,选窄袋栽培好过宽袋栽培;常用25厘米×50厘米的塑料袋筒栽培金针菇,但宽袋易感染杂菌,且菇蕾少时,子实体易弯曲,影响质量,所以,还是以17厘米×33厘米的塑料袋筒栽培为好。
第三,装料阶段,卧式两头出菇好过立式出菇;此法既可保证出菇质量,又可节省菇房面积,能使每平方米的菇房产量增加30%以上,即两头接种并各留15厘米左右的筒膜,轻装均压,扎紧袋口摆放四层左右发菌。
第四,发菌阶段,可控解袋好过一次性解袋;两头扎口封闭式发菌培养,由于袋内氧气浓度低,若按常规方法等到菌丝长成吐出黄珠时再解袋,势必影响其生长。因此,一旦发现袋内菌丝生长缓慢,就要及时解袋,切勿全部撑开,直到菇柄长到8厘米左右时再一次性拉直筒袋,以保证出菇过程中适宜的温度、湿度及二氧化碳浓度。
第五,生长阶段,红色光诱导好过放任生长;金针菇体有很强的趋光性,因此发好菌上架以后,可以在两排墙正中上方,每隔4米左右吊装一个15瓦的红色灯泡,产生垂直光,可诱导其成束地向着光源方向横生,促使菇体延伸。但应将门窗进行遮光处理,以防菇体乱长、倒伏和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