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灾后技术措施

时间 : 06-06 投稿人 : 三毛园艺 点击 :

当前正值黑木耳菌棒生产、香菇菌棒越夏、蘑菇备料生产阶段,台风过后,广大菇农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灾后自救,降低损失。

1、及时修复损毁的菇棚,对倒塌的菇棚抓紧修复,及时清理杂物,疏通排水沟,尽量不让污水积在菇棚内。

食用菌灾后技术措施 | 菌菇种植

2、加强通风遮阴,降低菇棚内的湿度。保持棚内空气畅通,对遭受雨淋、浸泡的菌棒,要处理沉积在袋内的污水,降低菌棒含水量,让菌丝恢复健壮。同时,加厚菇棚的遮阳物,避免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感染,导致烂棒。

3、做好菌棒管理。对已压断的菌棒要及时对接,可在菌棒中间插一根竹签两头对接,及时摆放到筒架上,同时要及时清理被压碎及被杂菌感染的菌棒,防止交叉感染。

4、保持环境卫生,做好病虫害防治。要及时清除菇场周围的杂草、杂物等污染源。菇棚四周可用石灰、漂白粉等进行消毒杀虫。灾后菇蚊、菇蝇将大量发生,可用食用菌专用杀虫灯诱杀。

5、绝收菌棒改种利用。对接种不久遭受水淹受损的菌棒,应及时破袋翻晒,加新料后重新制作菌棒,当前可接种黑木耳916等品种。

相关文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种的制作和制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种的制作和制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一、香菇菌种的制作方法目前,香菇菌种培养基配制方法基本一致,下面以木屑培养基介绍菌种的制作过程:1、配料。木屑培养基配方为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白糖l%、石膏l%。制作方法是先将木屑、麦麸、石膏搅拌均匀,再用糖水拌料。配制好的培养基含水以用手紧握指间有水溢出而不下滴为宜(含水量为55-60%...

    2337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资讯 | 北京市昌平区首批大棚培育银耳成功出菇
    食用菌资讯 | 北京市昌平区首批大棚培育银耳成功出菇

    为了丰富北京市昌平区本地食用菌品种、推动农民增收,昌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与北京市食用菌创新团队合作,引入银耳大棚栽培项目,在南口镇红泥乐农场落地试验。经过几个月的培育,昌平区首批人工栽培银耳已进入采收期。走进银耳栽培大棚,棚内凉冷湿润,银耳晶莹剔透,如同白牡丹一样绽放。凑近细闻,淡淡的檀木香气,清幽典...

    1024 食用菌相关资料 菌类报道
  • 食用菌育种 | 白灵菇“短育”栽培新法
    食用菌育种 | 白灵菇“短育”栽培新法

    白灵菇菌袋在发满菌丝后,不能像平菇那样可直接出菇,必须要经过一个菌丝后熟期才可能出菇,该后熟期往往成为不少菇农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根据菌丝特性不同,该阶段一般约需30~60天不等,个别菌株甚至长达80天左右,生产安排上极不方便,而且大大延长了生产周期。采用短育优质高产栽培技术,通过人工调控措施,可大...

    808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菜谱 | 日式炒乌龙面
    食用菌菜谱 | 日式炒乌龙面

    材料:乌龙面1包,虾子5尾,中卷1只,葱 3支,鱼板1条,山药100克,鲑鱼卵20克,洋葱半个,鸿喜菇适量,味霖少许做法:1、中卷切条、虾子去壳留头尾、洋葱切丝、葱切段、山药磨成泥备用。2、起一滚水锅,放入乌龙面汆烫至熟捞起备用。3、起锅热油,加入中卷条、虾子炒熟后盛盘备用。4、原锅,倒入少许水搅拌...

    609 食用菌吃法 食用菌食用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双孢菇死菇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双孢菇死菇原因分析及防治技术

    1、持续高温。在出菇前期,菇棚温度达到20℃以上,致使菇床水分蒸发和菇体新陈代谢加快,水分及营养供应不上,再加上通气不良等,可导致小菇蕾因缺乏营养和水分而枯萎死亡。出菇期应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根据气温调控棚温,加温通风换气,严防棚内出现高温。2、通风不良。菇棚长期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浓度过大(...

    1370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虫害常规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虫害常规防治方法

    病虫害对食用菌产量、质量影响较大。据统计,食用菌常见的害虫有90多种,害螨近30种,每年因虫害导致的食用菌减产量约在25%左右。使用农药控制虫害,但容易用量过度,对食品安全及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应以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绿色方法控制虫害的发生。食用菌虫害的防治主要有物理、化学、生物3种方式,为了保证...

    2377 木耳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常见杂菌的危害及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常见杂菌的危害及防治

    一、链孢霉。又名脉孢霉。无性阶段属丝孢目,球壳菌科;有性阶段是一种子囊菌。危害菇的是粗糙脉纹孢霉和面包脉纹孢霉。菌丝白色,疏松,有分枝和隔。分生孢子梗为双叉状分枝。分生孢子串生,球形至卵圆形,桔红色或粉红色。子囊壳簇生或散生,近球形或卵形。子囊圆筒形,内有8个子囊孢子。链孢霉分布广泛,空气、土壤、腐...

    939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用玉米粒制作平菇菌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用玉米粒制作平菇菌种方法

    玉米粒因其营养较丰富,制作的菌种具有菌丝萌发早、吃料快、抗衰老能力强、产量高等优点。一般是采用单一的浸泡法或煮熟法,因为用石灰水浸泡、水煮时间掌握不当及所用的药品残留对菌丝生长有不良影响,笔者经多次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玉米粒浸泡和水煮。选无霉变、颗粒饱满的玉米粒,先用清水浸泡...

    573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方法
  • 许万昌:“蘑菇大王”的论文,专家点赞、菇农爱看
    许万昌:“蘑菇大王”的论文,专家点赞、菇农爱看

    作为齐鲁乡村之星、高级农艺师的许万昌,是当地有名气的“蘑菇大王”。60岁的他种了42年蘑菇,带动周边十几个县市的群众种植蘑菇致富。菇农们遇见难题,也喜欢找他解决。他一边当老师答疑解惑,一边当学生钻研业务——论文是他独特的学习方式。从2001年起,已发表8篇论文。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许万昌为何钟情...

    2065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项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双孢菇麦粒栽培种的制作步骤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双孢菇麦粒栽培种的制作步骤

    双孢菇麦粒栽培种具有制作简单,发菌快、易于播种的优点。但在制作中必须掌握一定的技术,否则容易引起细菌等杂菌污染的现象。其制作技术如下:一、煮麦。选择无虫蛀的小麦,倒入沸水中煮20?25分钟(水用石灰调pH值8?9),在煮沸期间捞去?麦等漂浮杂物,并不断搅拌,煮至麦粒无白心时,立即停火将麦粒捞出,切忌...

    1335 菌类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袋不出菇的原因及防除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袋不出菇的原因及防除技术

    香菇菌袋不出菇绝不仅仅只是菌种问题,在整个栽培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管理不当,均可导致不出菇。经广泛的走访调查,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经认真细致的实验研究,对其中的原因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汇集多方观点及个人经验, 总结了以下几个香菇菌袋不出菇的原因,供同行参考:1、缺乏光照症 状:菌袋表面很少有瘤状体...

    2944 食用菌种植教学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长“斑”巧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长“斑”巧防治

    一、黑斑病。这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出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斑点,初为针尖状,扩大后直径达2-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控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子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菇房内的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90%,要...

    413 木耳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指孢霉软腐病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指孢霉软腐病防治

    平菇指孢霉软腐病:菌袋发病初期,料面上长出一厚层白色绵状菌丝,在温度15-30度、湿度90%以上的条件下,常将菌袋表面覆盖形成棉絮状菌被,容易被错误认为是平菇菌丝。菌袋感病严重时,受害部位的原基很难形成或受到抑制,并进一步侵害正在生长的子实体;子实体发病时,先从菌柄基部开始,逐渐向上传染,并呈现淡褐...

    1236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食用菌种植技术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补水后高发的黄菇病,怎么“破”?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补水后高发的黄菇病,怎么“破”?

    黄菇病别名黄腐病,是由假单孢杆菌(pseudomonas agarici)引起的一种平菇病害。当温度稳定在20℃以上,湿度95%以上,且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此病;即使温度在15℃左右,但菇棚温度趋于饱和且密不透风时,也有较高的发病率;在培养料及菇棚内用水不洁或多次浇淋菇体吸水处于饱和时...

    1460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
  •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应对食用菌主要虫害
    食用菌病虫害 | 如何应对食用菌主要虫害

    食用菌害螨 螨类是食用菌害虫的主要类群,俗称菌虱,它们直接取食食用菌丝和子实体,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并使培养料变黑腐烂、菌丝萎缩,子实体出现凹状的斑眼、枯萎。若为害菇(耳)根,可影响出菇(耳),造成子实体腐烂和畸形,有的还可传播杂菌和病原菌。食用菌中螨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的主要有蒲螨和粉螨两种。...

    2260 食用菌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