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盐渍加工的注意事项

时间 : 06-01 投稿人 : 悠悠园艺 点击 :

(1)鲜菇采摘后极易氧化褐变和开伞,要尽快预煮、加工,以抑制褐变。

食用菌盐渍加工的注意事项 | 菌菇种植

(2)加工过程中要严格防止菇体与铁、铜质容器和器皿接触,同时也要避免使用含铁量高的水进行加工,以免菇体变黑。

(3)掌握好预煮温度和时间,做到熟而不烂。预煮不足,盐分不易渗入,易使菇体变色、变质。预煮过度则组织软烂,营养成分流失,菇体失去弹性,外观色泽及口感变劣。预煮后要及时冷却并冷透方可盐渍,以防过熟而口感变差和盐水温度上升,使菇体败坏变质。

(4)要选用精盐腌渍,食盐中硫酸钠和硫酸镁含量过高盐渍菇会产生苦味;且普通粗盐含泥土杂质,影响商品质。

(5)加强水质管理,水质的好坏对产品质量有直接的影响。水质不好,微生物含量高,会给产品带来污染;含硫化氢等物质高,能使产品变色,风味降低。生产加工用水的水质必须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采用天然水加工时必须采用净化或软化处理并经测定水合格后,才可用于生产。

(6)控制好盐水pH。调节盐水的酸度,可以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增强其防腐护色作用。因此,饱和盐水中必须加入适量柠檬酸,以调节盐水pH在3.5左右,以强化防腐和保色效果。

相关文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灵芝特色品种南GL11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灵芝特色品种南GL11

    南GL11于2012年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菌丝体初期无色透明,直径1~3微米,随培养时间延长会分泌出黄褐色物质。培养鹿角灵芝时,通过控制二氧化碳的浓度可抑制子实体菌盖分化,只长菌柄。菌柄由表皮、菌肉、菌髓组成,未发现菌管和孢子。菌柄中部有至少36个孔。菌柄原基及生长点乳黄色,...

    2356 蘑菇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影响蘑菇保鲜的主要几点因素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影响蘑菇保鲜的主要几点因素

    影响蘑菇保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温度:温度越高蘑菇保鲜越差。0-4℃是蘑菇保鲜的适温。除速冻外,0℃以下易造成冻害。水质:水中铁或铜含量超过2毫克/升时,蘑菇色泽变暗、变褐,故禁用铁、铜器皿与工具。湿度:要求湿度在95%-100%之间。低于90%色泽变暗,易开伞变质。气体组成:含腐烂的重要原因,可...

    1641 食用菌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病虫害 | 气温升高平菇注意防螨
    食用菌病虫害 | 气温升高平菇注意防螨

    近年来,菇农在春季和夏初种植平菇时所用的原材料,不少是去年留下来的,时常带有螨类。螨类取食平菇菌丝和子实体,造成平菇减产,严重者失收。目前气温逐渐回升,非常适合螨类生长发育,繁殖加快,菇农应注意防治。一、主要害螨1、粗脚粉螨分布与为害:该螨为世界性广布种。粉螨在食用菌生产中,常发生在被杂菌污染的环境...

    536 菌类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诱变育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诱变育种方法

    诱变育种能大幅度地增加菌种的变异量,从而人们能从诱变后的群体中筛选优良菌株。常采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来动摇菌种的遗传性,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核酸物质,能强烈地引起菌种的变异。诱变育种的诱变剂很多,常用的有紫外线、X光线、Y射线及硫酸二乙醋、5-溴尿嘧啶、氮芥、N“广甲基N”亚硝...

    364 木耳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有机平菇保鲜四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有机平菇保鲜四法

    1.鲜藏新鲜的有机平菇在室温3~5℃、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时,可贮存1周。温度增高,湿度也要增加。2.冷藏 冷藏可以在接近0℃或稍高几度的冷藏室中进行,冷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箱内的空气湿度,贮藏时间应控制在7天以内。冷冻保鲜方法是将新鲜的有机平菇子实体在沸水或蒸汽中处理4~8分钟,放到1%柠檬酸溶液...

    2163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鸡腿菇、茶薪菇采收加工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鸡腿菇、茶薪菇采收加工方法

    一、茶薪菇的科学采收及加工方法。 1.茶薪菇的科学采收:当菌盖色泽由暗红褐色变为浅肉褐色,菌膜尚未破裂时为最佳采收期。若不能及时销售或加工处理,或对采收把握不准,则应提前采收。采收时要求整丛或单朵一次性采收,并除去菇脚。 2.茶薪菇的科学加工及贮存:采收后的茶薪菇可直接销售或保鲜后销售,也可晒干、...

    2139 菌类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鸡腿菇盐渍保鲜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鸡腿菇盐渍保鲜技术

    1.采收:加工盐渍鸡腿菇的菇体,应在菇蕾期即菌环紧包菌柄,菌盖表皮呈现出平伏状鱼鳞片、高度10?15厘米时迅速采收。若在菌环松动后采收,将影响盐渍菇的品级。采收时应按鸡腿菇大小分开放置,轻拿轻放,保证菇体完整,菇脚切削整齐、干净。 2.清洗:将采收分类的鸡腿菇分别置入洁净的清水中漂洗或用自来水冲洗...

    2391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资讯 | 科学家首次实现具有抗肿瘤活性大杯香菇多糖的化学全合成
    食用菌资讯 | 科学家首次实现具有抗肿瘤活性大杯香菇多糖的化学全合成

    糖是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基础物质,获得性问题是当前制约糖科学和糖类药物及疫苗研究的瓶颈。6月5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近期首次实现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大杯香菇多糖的化学全合成。著名国际期刊《化学科学》发表了相关成果。化学合成是解决糖的获得性问题一种有效的和可规模化的手段,从而...

    1549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人工选育食用菌菌种有哪些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人工选育食用菌菌种有哪些方法?

    食用菌的遗传性相对是稳定的,但是食用菌的变异又是非常普遍的。食用菌的变异是环境条件,如营养、光照、水分、温度等引起的,而这些变异往往是暂时的,只有通过基因的突变才能获得永久的、可遗传的变异。人们致力寻找食用菌中自然发生的或经人工诱变而产生的有益于人类的变异,并想办法把这些变异稳定下来,就能得到新菌种...

    290 食用菌种植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正红菇母种最适培养基的筛选程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正红菇母种最适培养基的筛选程

    正红菇[Russula vinosa Lindblad]为伞菌目(Agarica Les)红菇属(Russula)大型真菌,是我国北方一种食药兼用的经济真菌[1]。正红菇子实体无毒,并含有多种蛋白、氨基酸、多糖、微量元素等。研究发现,正红菇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和增强免疫力的活性成分[2]。正红菇在我国...

    278 木耳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关于金针菇保鲜及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关于金针菇保鲜及加工技术

    一、短期贮存法1、清水浸泡法:采收的金针菇以每把1公斤扎成小把,浸没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清水中。可保鲜1-2天。2、盐水浸泡法:鲜菇用0.5%-l%的食盆水浸泡15-30分钟,捞起,沥干,用无毒塑料袋密封包装。可保鲜3-5天。3、药剂处理法:金针菇漂洗后用0.1%-0.25%焦亚硫酸钠溶液浸泡10...

    296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灰树花菌种管理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灰树花菌种管理

    将接种后的菌棒移入培养室,按 “井”字形堆放,接种孔朝向需留空隙,上层的菌棒不可压着下层菌棒的接种孔。早期的灰树花菌丝比较稀疏、纤细,菌丝生长的末端不整齐,在较适的温度条件下培养 10天左右,菌丝才会逐渐变得浓白。灰树花的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6℃,温度偏高或偏低均应进行...

    977 食用菌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北虫草液体菌种制作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北虫草液体菌种制作技术

    一、培养基配方配方:玉米粉1%、葡萄糖2%、蛋白胨1%、酵母粉0.5%、磷酸二氢钾0.1%、水95.35%、硫酸镁0.05%、维生素B1 10mg、PH值调至6.5左右。二、制作培养方法❶ 制作一级摇瓶种:将这些原料溶于水后装在500毫升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装量200毫升,放入玻璃珠3粒左右,塞紧棉...

    1919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采取有效措施 防治食用菌菌种受污染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采取有效措施 防治食用菌菌种受污染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制种是关键的一环。而在菌种的制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消毒不彻底等原因会导致杂菌的侵入,污染菌种,使食用菌商品率下降,效益下降,下面就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的杂菌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青霉菌是最常见的一种杂菌。污染后在培养基上呈现小而单独的绿色粉末状 。霉斑。该菌分布极广,靠空气中的分生孢...

    1049 食用菌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口蘑储存妙招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口蘑储存妙招

    口蘑是不易保存的食物,日子一久便为变黄,而荤伞背后也会变成褐色,如果经过加热,即使略带有褐色,也不必在意。但如果是生吃时,则应选购新鲜的蘑菇,切开之后淋上柠檬或醋,可防止其变色。新鲜口蘑不要清洗,直接用保鲜袋装起来,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但需要时不时拿出来透透气,否则容易腐烂。干的蘑菇则只需要保存在阴凉...

    2334 食用菌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