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印象中,黑木耳要么种在椴木上,要么制成菌袋放在地上生长。日前,在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土城镇通省馆村黑木耳基地看到的木耳种植模式却与众不同:在集中连片的大棚内,圆柱形的黑木耳菌棒像糖葫芦一样,首尾相连、穿成一串,“腾空”密集排列,非常壮观。
相比传统种植方式,吊袋黑木耳栽培技术优势明显:资源利用率高,每立方米木材可生产椴木黑木耳4架、产耳20公斤,可生产袋料黑木耳1000袋、产耳50公斤;土地利用率高,地栽黑木耳每亩可栽培1万袋,吊袋黑木耳每亩可栽培3万袋,经济效益好,与地栽黑木耳相比,吊袋黑木耳品质更优,单产提高2倍,亩均收益提高8000元。
该基地还有一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菌种生产车间。生产车间采用液体菌种生产工艺,利用现代生物发酵技术培养菌种,具有成本低、效率高、萌发快等优点。
据了解,通省馆村袋料黑木耳基地是2018年利用精准扶贫产业资金建设的农村特色产业项目。该基地采取“合作社+农户”共管分红模式,由菌包厂统一制作菌棒,合作社无偿提供栽培场地和其他基础设施,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种植、分红等多种方式增加农户收入。
据汪远飞介绍,公司计划以通城馆村为中心,带动塘埂、葛坪、穿山、白鸡、黄泥、马蹄等6个村生产黑木耳1000万袋,将土城镇打造成华中地区规模最大、最具特色、产业链最全的木耳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