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瘿蚊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时间 : 07-23 投稿人 : 赛青 点击 :

平菇瘿蚊又名小红蛆、瘿蝇,属双翅目,瘿蚊科,瘿蚊成业形似小蚊子,微小细弱,肉眼很难看到,幼虫头部、胸部、背部深褐色,其他为版褐色或淡桔色。瘿蚊包括嗜菇瘿蚊(Mycophila fungicola Wood)、施贝氏瘿蚊(M.speyen Barines)、异足瘿蚊(Heteropeza Pygmaea Winnertz),其中菇房内以嗜菇瘿蚊较为常见。它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一般减产 2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直接影响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根据近几年的调查,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笔者对该虫的生活习性、发生为害特点和综合防治技术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平菇瘿蚊发生特点及防治对策 | 菌菇种植

1、生活习性

瘿蚊主要以幼虫繁殖,少见成虫,条件恶化时进行有性繁殖,温、湿度适宜,食料充足的条件下,幼虫可连续进行童体繁殖(即一条幼虫可长成一条雌幼虫进行繁殖),一般8~14天繁殖一代。据笔者观察:胎生数量与虫体大小和营养有关,一条雌幼虫平均繁殖18条小幼虫,多者可达22条,胎生小幼虫活动力强,爬行迅速,大量群集于菌盖和菌柄之间为害,如果菇少,幼虫大量群集在菌棒两头的袋口处和塑料袋上有破孔的地方。幼虫喜湿,在潮湿处可自由活动,在水中能存活数天,但干燥的情况下活动困难,且繁殖受阻,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红色球,以等待合适条件,一旦条件适宜,可继续繁殖。栽培结束后,部分幼虫躲在上缝或墙壁裂缝中进行化蛹,体色变褐并具有坚硬外壳而进行休眠,以抵御干旱和缺食,到下季栽培时再繁殖小幼虫,此休眠体存活可达9个月之久。幼虫、成虫都有趋光性,较亮处的地方虫口密度大。

2、发生特点

瘿蚊成虫可直接飞入防范不严的菇棚,其卵、蛹、幼虫及其休眠体主要通过培养料或覆土带入菌床。主要危害平菇、蘑菇、黑木耳、银耳等,以幼虫取食菌丝,蛀食子实体,也能在培养料中穿行取食,菌丝被害后迅速“退菌”,子实体被害后发黄、枯萎或腐烂,培养料被害则成疏松渣状,幼虫危害造成的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菌丝体培养阶段是成虫侵入和有性繁殖的重要阶段,也是防控的有利时机;子实体生长阶段,由于营养极其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绝大多数幼虫进行无性繁殖,繁殖周期短、速度快,幼虫数量急剧增加,对菌丝和菌体造成严重危害,导致平菇减产及品质下降。

3、发生条件

3.1 温、湿度 温、湿度主要影响其繁殖代数,若温、湿度适宜,可持续进行无性繁殖,种群数量迅速增加,危害严重。据试验:在温度为8~37℃、培养料湿度70%~80%的情况下,只要食料充足,可连续进行童体繁殖;但温度低于 7℃或高于37℃时,幼虫停止活动和童体繁殖;培养料较干,可导致幼虫停食、化蛹或进入休眠状态。

3.2 营养 营养是影响瘿蚊繁殖的重要因素之一,食料充足,营养丰富,老熟幼虫体内脂肪积累多,则繁殖量大,食料短缺,幼虫进入休眠状态。

3.3 生育期 平菇不同发育阶段对瘿蚊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的影响,异足瘿蚊适合在菌丝不太旺盛时繁殖,如果出菇后30天内没有该幼虫出现,以后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因为老熟的菌丝会抑制其增长,而嗜菇瘿蚊则不然,在平菇任何生长阶段都可造成危害。

4、防治对策

瘿蚊的防治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

4.1 消灭虫源 瘿蚊主要靠营腐生生活,菇房周围的垃圾、废料等应及时清除,保持环境卫生;菇房密闭后,用磷化铝或敌敌畏熏蒸灭虫,并安装纱窗;菌种优质、无卵和幼虫,培养料无霉变、无虫;必须采用“二次发酵”,即在前发酵过程中,翻料要均匀,控制营养料的含水量,防止水分过多。在后发酵时,要注意升温及控温阶段的温度和时间,以达到二次发酵的目的,后发酵开始前,把用过的和准备使用的工具一并进房消毒,预防病虫杂菌污染。菌袋接种后应轻拿轻放,以免袋破口,如发现菌袋有破口或刺孔应立即用粘胶带贴住,以免瘿蚊在破口处产卵为害。

4.2 改善菇房通透性 高湿和通风不良,往往不利于平菇正常发育,但却是瘿蚊发生的有利条件,因此,适当开窗透气通风,能改善环境条件,抑制瘿蚊的发生。

4.3 诱杀成虫 在菇房内装一盏3w的黑光灯,下放水盆,装入废菇(料)浸出液或糖醋液 (按高度白酒∶糖∶醋∶水为1∶2∶3∶4比例配制),另加3~4滴敌敌畏液,能诱杀大量成虫,连续数日后可大大降低虫口数量,但要注意关好门窗,配合使用黄色粘蝇胶带,防止室外虫源迁入。

4.4 冷冻干燥法防治幼虫 冬季温度较低,发生瘿蚊的菌棒夜间移至棚外或揭开棚膜,在~5℃时,瘿蚊幼虫的死亡率达100%;~4℃时,幼虫的死亡率96,6%;~3℃时,幼虫的死亡率91.6%,效果极其显著。非冬季在瘿蚊幼虫为害处撒石灰粉,24小时后未发现活体幼虫,防效100%,原因是石灰不仅有较强的吸水性,还有碱性和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瘿蚊幼虫中午阳光曝晒4小时后,死亡率可达87.2%;对发生较严重的菌棒,采用撒石灰、阳光曝晒两种方法,防治效果更佳。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一定要躲开出菇期,以免影响菇体生长。

4.5 药剂防治 发菌期发生瘿蚊用甲醛、敌敌畏1∶1混合液10ml/立方米或9g/立方米磷化铝进行密闭熏蒸;出菇期发生虫害,先采完后,再用除虫菊酯、烟碱或4.5%氯氰菊酯1000倍液进行喷雾,子实体采收前7天内禁用。(烟碱可自制:取0.5kg烟梗,加水5kg煮沸后取溶液喷洒)。(李大华/江苏食用菌网)

相关文章

  • 食用菌菜谱 | 干锅松茸
    食用菌菜谱 | 干锅松茸

    食材:松茸500克,辣椒3个,盐少许,原味口味,炒工艺,半小时耗时,做法:1、松茸洗净,撕小。2、锅内加油,爆香辣椒,放入松茸!3、反复翻炒至金黄,香气四溢哦。4、起锅装盘。...

    995 食用菌文化 食用菌日常食谱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

    食用菌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褐斑病,主要危害蘑菇和平菇。该病局限于菌盖上,菌盖初期出现水渍状小斑点,渐渐变成黄褐色并扩大成小斑,不规则,凹斑内有粘稠的菌液,当病斑干后,菌盖往往开裂。覆土和栽培料是其主要的初侵染源,蘑菇菇蕾穿过覆土时,菌盖就可能受感染,若出菇期浇水不当,将菌床上的细菌溅到菌盖上,也...

    352 木耳 菌类病虫害图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灵芝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灵芝加工技术

    灵芝乳粉 一、原料配方 鲜牛奶300kg,乳清粉25.2kg,精炼植物油10kg,果葡糖浆(70%)15kg,灵芝8kg,维生素A1.2g,维生素C60g,维生素E1.2g,乳酸钙5kg,乳酸亚铁62g,葡萄糖酸锌87g,卵磷脂1.2kg。 二、工艺流程 乳清粉、果葡糖浆、维生素C等→溶解...

    2261 食用菌种植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知识 | 红伞伞,白杆杆,古人怎么吃菌菇?
    食用菌知识 | 红伞伞,白杆杆,古人怎么吃菌菇?

    自古以来,人们就难逃蘑菇的诱惑。在吃货的国度里,古人早就将它们端上了餐桌。古 籍 记 录现在通常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统称为菌类。在显微镜问世前,“菌”的概念主要是指那些肉眼可见的大型真菌,在古籍中常称之为芝、蕈(xùn)、栭(ér)、苬(xiú)等。早在周代,就有关于“菌”的文字描述,而《列子》中记...

    1650 菌类资料 食用菌常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竹荪的采收与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竹荪的采收与加工

    竹荪栽培后,经过两个多月的管理,若发现土壤裂缝或凸起现象,说明菌蛋已开始形成,并在不断膨胀,再过20多天后,,菌蛋就会破土而出,菌蛋发育成熟后,子实体就从菌蛋顶端伸出,在短短几小时中,子实体就会完成它的生长使命,所以待菌裙充分张开后及时采收,采收方法是将菌托旋转式的方式拔起,但不要伤害周围的小菌蛋和...

    2323 蘑菇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菜谱 | 韩式石锅拌饭
    食用菌菜谱 | 韩式石锅拌饭

    材料:海苔少许,蛋1颗,盐适量,韩式辣酱1小钵,红萝卜半条,花椰菜半颗,鸿喜菇半包,火腿1块,玉米粒3大匙,小黄瓜1条,萝卜婴适量做法:1、首先处理需要熟食的食材2、鸿喜菇切除根部、用手撕开入滚水、加盐,大火川烫约二分钟后捞起。3、花椰菜洗净切小块、入滚水加盐川烫约二分钟。4、红萝卜洗净、切成细条型...

    1163 食用菌吃法 食用菌保存指南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贮藏应注意什么?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贮藏应注意什么?

    菌种贮藏和菌种保藏的目的和意义都不相同。菌种贮藏的目的在于防止污染减缓菌种的新陈代谢和衰老,保持菌种活了和纯培养状态,使之处于随时可用的生理 状态,保持菌种的商品质量。食用菌的种类不同,菌种的培养基不同,贮藏需要的条件和保质期不同,但是对贮藏的基本条件要求是相同的,贮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食用菌菌种贮...

    1464 菌类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菇体二氧化碳中毒后有哪些症状?
    食用菌病虫害 | 菇体二氧化碳中毒后有哪些症状?

    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正常大气中的含量1~1.5倍,有利于食用菌菌丝体扭结分化形成子实体。但当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正常大气中含量的3~4倍时,菌柄就会伸长生长并产生二级、三级分枝,菌柄丛生,不形成菌盖或形成很小的菌盖,形似珊瑚,称为珊瑚形畸形菇;当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正常大气中含量的4倍以上时,其症状为子实...

    1813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玉米粒培养基制作步骤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玉米粒培养基制作步骤

    制作过程: 1.取玉米砂粒(取干燥无霉变的玉米粉碎成米粒大小)淘洗干净后置于清水中浸泡2-3小时; 2.滤心水3-5分钟,放入蒸锅内隔水蒸至过白心,趁热按每公斤干粒加入磷酸二氢钾2克、白糖20克,拌匀冷却后装试管,装置为管长的二分之一,把料面压平,塞入一块湿棉垫(棉花浸水后略甩干)盖住料,管口用棉花...

    806 蘑菇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浅议食用菌低温异常现象处理对策
    食用菌病虫害 | 浅议食用菌低温异常现象处理对策

    冬季是食用菌的主要出菇季节,管理不善容易出现一些问题,应采取措施预防。1、菇蕾难以分化:主要问题有二:第一,棚温偏低,不适合幼蕾发育分化,可以通过提高棚温解决。第二,药物影响。有的菇农使用大量农药拌料,发菌期间也喷洒农药防止病害发生,结果使得菌袋内废气重,甚至抑制菌丝发生。处理方法:将料面破坏后,喷...

    943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病虫害 | 香菇木霉菌的防治办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香菇木霉菌的防治办法

    在危害香菇生长的所有杂菌中,木霉威胁最大。木霉又称为绿霉菌,广泛分布于各种植物残体、土壤和空气中。 木霉至今没有理想的根治性药物。因此,创造适合香菇菌丝生长而不利于木霉繁殖的生态环境,是控制危害的根本措施。一旦发生木霉为害,要立即通风降湿,以抑制木霉菌的扩展,处于发菌阶段的培养料感病以后,可采用注射...

    1711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栽培的几种“常见病”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栽培的几种“常见病”

    1. 菌丝未长满菌袋就出菇,主要原因是菌丝生长期间见光过多及菌种老化。 预防方法:采用生长旺盛的新鲜菌种,并在散射光条件下培养菌丝。 2. 培养料酸败、变软、有臭味,主要原因是培养料陈旧或拌料时加水过多。 预防方法:首先选用新鲜的培养料,必要时可在培养料中加入适量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灭菌。...

    2965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药使用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小菌蚊的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小菌蚊的防治方法

    小菌蚊主要危害平菇、蘑菇等多种菇类。 (1)形态特征: ①成虫:体淡褐色,头深褐色。头紧贴在隆凸的胸下。触角丝状,16节。雄虫体长4.5~5.4毫米,展翅8毫米,腹部末端有一对明显的铗状抱握器;雌虫体长5~6毫米,展翅9~10毫米,腹部末端有尖细的产卵器。胸部背板向上隆凸呈半球形,腹部7节。 ②卵:...

    1366 菌类病虫害防治 菌类
  • 食用菌资讯 | 重庆黔江:桑枝育出生态菌 撑开增收致富伞
    食用菌资讯 | 重庆黔江:桑枝育出生态菌 撑开增收致富伞

    重庆市黔江区是蚕桑生产大区,有桑园10万多亩。以前每年冬管剪下的10多万吨桑枝被作为废物丢弃或焚烧治理,会对环境和水质造成污染。近年来,黔江区石会镇黎明社区引进农业开发龙头企业,联手西南大学对食用菌培养基地进行技术创新,把食用菌产业和废弃桑枝结合起来,形成桑菌培植的生态循环模式。不仅解决了资源的浪费...

    1817 食用菌种植教学 菌类文化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选择合适菌种掌握六个原则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选择合适菌种掌握六个原则

    对于大规模种植户来说,如何引进高产抗病菌株是增收的关键,为此,笔者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六个原则,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一,作为大规模种植户,要有主动做出菇试验的勇气。有些朋友种植量很大,但是喜欢走捷径,没有做出茹对照试验的习惯,总是喜欢到处考察别人种的哪个品种好,这样道听途说的效果可想而知,...

    1513 蘑菇 蘑菇种植教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