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菌种质量的鉴定方法

时间 : 07-04 投稿人 : 煊辰 点击 :

菌种质量鉴定要从菌种的纯度、长势、菌龄、色泽、均匀度、出菇快慢、菇的质量、产量等方面进行。

菌种质量的鉴定方法 | 菌菇种植

从外观观察,要求菌丝体生长健壮、均匀、菌丝体从菌种块发出,渐向瓶底伸展,直至长满整瓶。菌丝体颜色正常,不同种类食用菌的颜色有差异,有光感,有些品种长到菌种成熟时会出现小菇体或扭结,未见杂菌污染。如果瓶底或壁部菌丝生势弱,或菌丝体生长不到瓶底部,可能是水分过多、或制种时拌料不均匀所至。

若位于瓶颈的菌丝体特别旺盛,呈棉絮状,颜色不正常,这可能是鬼伞或根霉菌污染。看到瓶底或其他部位有黄、绿色斑点,可能是青霉、曲霉污染。菌丝体收缩,离瓶壁,菌丝体颜色加深,有时看到“菌珠”或底部出现褐色粘状物,应是菌种老化。菌丝体不能向瓶底方向伸展、培养料松散,应是水分不足造成的。当打开菌种瓶观察,应闻到各种食用菌特有的香味,棉塞干爽无异物。

剔去菌种面层的菌皮,内部的培养物松软结块状为良好菌种。如果不见异物,也估计不是水分的影响,但菌种不能发生发展,则应检查培养料的酸碱度是否合适。如果原菌种块已萌发,但伸展不开,且有异味,挑开培养料,面层有粘胶状感觉,多是细菌感染。

相关文章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科 学 加 工 香 菇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科 学 加 工 香 菇

    香菇采收后,应力争在当天加工、干燥,以免其发黑变质和腐烂。干制后的香菇香味更加浓郁,既可内销,也可出口。加工干燥的方法一般有日晒干燥和烘烤干燥两种。

    一、日晒干燥

    香菇干燥以日晒最方便易行,且晒干的菇维生素D的含量较高。方法是:将采收的香菇及时摊放在向阳的晒谷场或水泥地...

    2787 菌类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干燥存放食用菌的关键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干燥存放食用菌的关键

    一、独立存放。食用菌大都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要单独贮存,以防串味。二、密封贮存。食用菌易氧化变质,可用铁罐、陶瓷缸等密封的容器贮存,容器应内衬食品袋。同时尽量少开容器口,封口时注意排出衬袋内的空气。三、避免阳光长时间的照晒,放在通风、透气、干燥、凉爽的地方。干制食用菌一般都容易吸潮、霉变,因此,要保持...

    1273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杂菌污染的简易识别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杂菌污染的简易识别方法

    食用菌栽培和制种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生杂菌污染和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现介绍简易识别方法:1.竞争性杂菌主要是一些腐生性真菌,在培养料中与食用菌争夺养料、水分和氧气等,尤其是在栽培管理中的早期阶段更易侵占菌块,分泌毒素,抑制食用菌体的扩展和蔓延。2.侵染性与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包括真菌、细菌病害和线虫病...

    895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储藏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储藏方法

    井底低温储藏 将要储藏的试管母种用无菌橡皮塞蘸石蜡封口,装入密闭的广口瓶或塑料袋中扎紧,沉入井底储藏,可储藏2~5个月。 石蜡封口储藏 把蜡纸裁成6~8厘米见方,放入75%酒精中浸泡l分钟。将已培养好的试管种的管口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旋转灭菌后,用镊子取出蜡纸,扎紧管口。再将包好蜡纸的管口浸入熔化...

    2461 菌类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胡桃肉状菌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胡桃肉状菌的防治

    胡桃肉状菌(Diehliomyces micropours)又名小牛脑病、假块菌,主要危害蘑菇。(1)危害症状 多发生在覆土前后的料面和土层中,先出现短而浓密的白色菌丝,继而形成一粒粒酷似胡桃肉状的子囊果,子囊果群生于覆土表面及料层中,与蘑菇争夺养料,阻碍蘑菇子实体形成。子囊果成熟,子囊破裂放出大量...

    2649 菌类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种植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的几种简易贮藏方法介绍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的几种简易贮藏方法介绍

    缸藏数量少时,可将缸放在阴凉处,加入缸体积10%~30%的新鲜冷水,水面上搁置一木架,木架上放盛鲜菇的容器,然后封缸贮藏。4℃~5℃条件下可贮藏10~15天,15℃~18℃条件下用透气的盖封闭缸口,可贮藏5~7天。清水浸泡贮藏用清水浸泡以隔绝空气,可使蘑菇变色慢。此法适于家庭短期贮藏,注意不可用铁质...

    2866 菌类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预防平菇生理性二氧化碳中毒
    食用菌病虫害 | 预防平菇生理性二氧化碳中毒

    该病是因现蕾期床面二氧化碳的浓度过高引起的。当平菇菌丝体生理成熟进入扭结形成子实体时,床面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正常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1—1.5倍,可刺激原基形成,从而提高产量。而当床面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则抑制原基正常分化而使子实体畸形。 据测定,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正常大气中...

    489 食用菌药品牌 食用菌种植技术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绿霉菌的综合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绿霉菌的综合防治技术

    绿霉菌又叫绿色木霉菌,是为害平菇最严重的病原菌之一,在平菇不同的生产阶段都遭受其危害,一旦发病,轻者减产,重者绝收,成为制约平菇生产发展的重要障碍。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现将其综合防治措施总结介绍如下: 一、搞好菇房消毒。对菇房及四周要进行彻底消毒,消除各种杂物。用石灰或黄泥抹墙缝。用10%的新鲜石灰...

    1699 菌类 食用菌病害与病因
  • 食用菌病虫害 | 草菇死菇的原因
    食用菌病虫害 | 草菇死菇的原因

    在草菇生产过程中,经常见到成片的小菇萎蔫死亡,造成经济损失。现把死菇原因及预防措施总结如下。 一、通气不畅 草菇是高温型好气性真菌,生长发育过程需要足够的氧气。在栽培过程中为了提高堆温,有时薄膜覆盖时间过长,使料堆中的二氧化碳过多而导致缺氧,小菇因通气不良,排气不畅,难以正常长大而萎蔫。播种1-4...

    2541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三法育出好的平菇菌种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三法育出好的平菇菌种

    菌种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通常也称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其培育方法各异,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母种培养:是指用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得到的菌种。母种培养基的制备通常用土豆洋菜培养基。配制1000毫升培养基,用土豆200克,琼脂18-20克,葡萄糖20克。 做法:先将土豆洗净去皮,切成蚕豆粒小块,放10...

    1205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出菇第二茬菇体泛红,是哪里出问题了?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出菇第二茬菇体泛红,是哪里出问题了?

    平菇出菇第二茬菇体泛红,是怎么回事?解答:发生原因:拌料时期培养料的水分过多。控制措施:平菇发酵熟料栽培,考虑到到高温灭菌要消耗培养料中的一部分水分,装袋前的水分控制要比半生料或者发酵料栽培时料的水分偏多一点,即手握培养料有水渗出但不下滴为宜。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紧捏住培养料可见水渍即为适宜。若水成滴...

    2545 木耳 菌类病虫害图片
  • 食用菌知识 | 冬菇和香菇的食用禁忌,你清楚吗
    食用菌知识 | 冬菇和香菇的食用禁忌,你清楚吗

    1、香菇为动风食物,顽固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忌食。脾胃寒湿气滞或皮肤骚痒病患者忌食。2、香菇含有丰富的生物化学物质,与含有类胡萝卜素的番茄同食,会破坏番茄所含的类胡萝卜素,使营养价值降低。3、香菇含有维生素D,河蟹也富含维生素D,两者一起食用,会使人体中的维生素D含量过高,造成钙质增加,长期食用易引起结...

    1357 食用菌食用知识 菌类养生营养价值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子菇的简单加工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滑子菇的简单加工方法

    1、水洗:将滑子菇用流动水洗出滑子菇带的杂物,水洗后放到竹筛上滴去多余的水分。 2、杀青:杀青的目的是杀死菇体组织,便于盐分进入。将滑子菇分批少量放在10%的盐开水中,用竹、木器轻轻翻动,水开后经2~3分钟后捞出,一次放入量以菇体浮起刚刚露出水面为宜。 3、冷却:将杀青好的滑子菇捞出后放在流动的冷水...

    514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优质平菇菌种培育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优质平菇菌种培育方法

    菌种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通常也称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其培育方法各异,其技术要点如下:一、母种培养:是指用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得到的菌种。母种培养基的制备通常用土豆洋菜培养基。配制1000毫升培养基,用土豆200克,琼脂18-20克,葡萄糖20克。做法:先将土豆洗净去皮,切成蚕豆粒小块,放1000...

    333 蘑菇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长斑的原因
    食用菌病虫害 | 金针菇长斑的原因

    黑斑病:是一种由假单孢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发病后,金针菇菌盖涌现椭圆形褐色或深褐色雀斑,初为针尖状,扩展后直径达2~4毫米,边缘整齐,有时菌盖开裂。 防治方法:最重要的是节制好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对菇房洒水时,不可将水直接洒在金针菇子实体上,特别不可用冷水喷洒。菇房内的湿度不可长时间高于90%, 要看...

    1660 食用菌药使用禁忌 蘑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