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实用制种技术

时间 : 07-21 投稿人 : 御科 点击 :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菌种需要量随之增加,而现有菌种生产单位明显偏少,许多菇农不得不向外引种。长途购运菌种不仅花费大,成本高而且菌种因破瓶而易引起杂菌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菇农若能掌握菌种生产程序和制种技术,实行自行制种,逐步发展成制种专业户,也是一项很好的致富门路。 菌种生产程序,通常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3个层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级、二级、三级菌种。其中母种的分离选育技术性强,要求精化;而原种和栽培种的制作则比较简单。下面介绍各级菌种的制作技术。

食用菌实用制种技术 | 菌菇种植

母种的分离选育

母种主要采用人工选择、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和原生质融合等手段获得。作为一般制种专业户,可以采用人工选择方式分离培育母种,具体步骤与操作方法如下。

1、采集种源 从野生成人工栽培群体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优良菇体作为种源。种菇的标准是:八成熟,朵形圆正、肉质肥厚,无病虫害。采集1--2朵符合上述标准的种菇编上号码,作为分离母种的材料。从栽培室采集的应标有原菌株代号。

2、培养基配制 琼脂培养基又叫PDA培养基,常用配方为:马铃薯200--250克,琼脂15--20克,葡萄糖20--25克,清水1000毫升。也可以加硫酸镁1--1.5克,维生素B1微量,磷酸二氢钾2--3克。先将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置于铝锅内加水煮沸30分钟,捞起后用4层纱布过滤,取汁。然后将琼脂加入汁内,边加热边搅拌,让琼脂充分溶化;再将葡萄糖等加入,稍煮几分钟后,同样用4层纱布过滤,取其汁液。将汁液趁热装入玻璃试管内。装至管长的1/5,管口用棉花塞紧,或将汁液装入玻璃三角瓶内,装量20毫升。然后置于高压锅内,在98--108千帕/厘米的压力下灭菌30分钟左右。灭菌后及时取出,趁热将试管斜排于桌上,冷却后即成为固体斜面培养基。

3、母种分离方法 有孢子弹射、组织分离和基内分离3种方法。①孢子弹射法。将种菇表面消毒,吸干水分后,将菇体悬挂于装有琼脂培养基的三角瓶内,让菇体内的袍子自然散落在培养基上萌发菌丝。也可以剪取一小决菇体,贴附在试管斜面培养基表面,让孢子散落在培养基上萌发菌丝,即能获得母种;③组织分离法。将消毒过的种菇,在接种箱内用手从菇柄处对半解开,或用刀片切开,使菇体形成对开。在菌盖和菌柄交界处或菌褶处,用接种刀切取一小块菇体,然后纵切成5毫米x10毫米的小薄片,用接种针挑取一块薄片,接入斜面培养基的中央,每支试管接种一小决薄片,待其萌发菌丝,即可得到母种;(3)基内分离法。选择已长菇的木段,削去树皮及表层木质部,用70%的酒精消毒后,锯成1厘米厚的薄片,放入0.1%的升汞水中消毒1--2分钟,再用灭菌水洗去残液。然后再将小薄片劈成0.5--1厘米宽的小条,接入斜面培养基中央,待长出菌丝后即得母种。也可以在已长菇的菌袋中,经消毒处理后,用接种针钩取袋内色泽纯、长势旺的菌丝体,接种在试管斜面培养基中央,待萌发菌丝后,同样获得菌种。

4、适温培养 通过上述不同方式将菌种分离接种于试管后,要及时将试管移入已消毒的培养箱或培养室内培养,温度控制在25℃左右,使分离获得的孢子或菌丝在适温下发育。一般孢子弹射3--4天后孢子萌发成菌落,10天后菌丝长满管;组织分离接种后2--3天,菌丝即萌发,并在培养基上蔓延生长;菇木分离接种后,7天菌丝即恢复生长。

5、选育提纯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菌丝,不一定都是优质的,还需要选育提纯。因此,在菌丝萌发后,要认真观察,挑选色泽纯、健壮、长势正常、无间断的菌丝,在接种箱内连同培养基钩取菌丝,接入另备的试管培养基上。在23--25℃的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待菌丝长满管后,再进行观察,从中择优取用,即为“母代”母种。

6、转管扩接 母代母种可以转管扩接成“子代”母种。采用同样的斜面培养基,每支可扩接30--50支子代母种。生产上供应的多为子代母种。它可以再次转管扩接。一般每支可扩接成20--25支子代母种,但转管次数不得超过5次。

7、出菇试验 分离选育的母种,还必须进行出菇试验。方法是:把母种接种于瓶或袋装的木屑培养基上,根据各种菇耳种性对温度的要求,进行适温培养,直至出菇才证实可用于生产。

原种繁殖培养

将母种接在瓶或袋的木屑培养基上,通过培养,即成原种。其技术要求如下。

1、原种木屑培养基配方 杂木屑77.5%,麦麸20%,蔗糖1%,石膏粉1.2%,硫酸镁0.3%。pH值(灭菌前)6.5--7,含水量调至60%。将上述原、辅料混合拌匀,装入750毫升的玻璃菌种瓶内,装料要求下松上紧。瓶口塞紧棉花,再用牛皮纸包住瓶颈与棉塞。然后置于高压灭菌锅内,在147千帕/平方厘米压力下灭菌2--2.5小时。也可进行常压灭菌,在100℃下保持10--11小时,达标后趁热取出,让其冷却。

2、接入菌种 待料温降至25℃以下时,在灭菌条件下,将试管种分割成若干决,通过酒精灯火焰迅速接入原种培养基上,每支母种可按4--6瓶原种。

3、发菌培养 接种后及时将玻璃菌种瓶移入25℃菌种培养室内进行培养。空间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上,避免强光照射。原种培养时间一般菇类需要40--50天,草菇、银耳只需15--20天即可。

4、去杂选优 原种培育过程中,要每天进行观察,如发现有杂菌污染的,应立即淘汰。

栽培种扩大培育

将原种再次扩接在同样的木屑培养基上,在适温条件下培养30--35天即为栽培种(又叫生产种),可用于生产栽培。栽培种可用750毫升菌种专用瓶,由于使用量大,所以通常多采用聚丙烯菌种袋。袋的规格有12厘米x24厘米、15厘米x28厘米、17厘米x33厘米等,可根据各种菇耳特性和当地习惯选择使用。培养基灭菌采用常压灭菌灶灭菌,要求灭菌温度达100℃,保持8--10小时,达标后趁热卸袋冷却。待料温降至25℃以下时,在无菌条件下接入选定品种的原种。每瓶原种可扩接成50--60瓶栽培种。菌种培育室要求干净,防强光,室温掌握在23--25℃,并经常检查,发现杂菌污染应及时淘汰,不断选优去劣。当菌丝长满袋,尖端菌丝反转上爬1--3厘米时,为适龄的栽培种。(本文仅供参考)

编辑:XS

相关文章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保鲜十二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保鲜十二法

    冷库保鲜 采收的鲜菇经整理后,放入筐、篮中,用多层湿纱布或麻袋片覆盖°阴凉处放缸,缸内盛有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将筐篮放于木架上,再用薄膜封闭缸口。休眠保鲜 采收后于25摄氏度以上室内放置3-5小时,使其旺盛呼吸,然后再于0摄氏度左右的冷库中静置处理12小时左右,20摄氏度左右保鲜期约为4-5天。...

    401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资讯 | 河南范县50座茶树菇温棚喜获丰收
    食用菌资讯 | 河南范县50座茶树菇温棚喜获丰收

    近日,范县高码头镇老范庄食用菌种植基地的50座茶树菇温棚喜获丰收,村民们正抓紧时间采摘,现场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目前,该基地每天茶树菇采摘4000余斤,产值20000余元,集中销往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辐射带动5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有效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今年以来,高码头镇立足镇情村情,坚持党建引领...

    1240 食用菌基地 食用菌资讯
  • 食用菌资讯 | 河北盐山县黑皮鸡枞菌 托起村民致富梦
    食用菌资讯 | 河北盐山县黑皮鸡枞菌 托起村民致富梦

    眼下,正是黑皮鸡枞菌丰收的季节,走进河北省盐山县小营乡的黑皮鸡枞菌种植基地,一股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一朵朵黑皮鸡枞菌成熟饱满,如雨后春笋般撑起小伞,等待着村民前来采摘。据了解,鸡枞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和各种维生素及钙、磷等物质,为菌中之冠,是世界四大名菌之一,其表皮外部呈现黑灰色,...

    993 食用菌新闻 食用菌基地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黑木耳等食用菌购买后不可忽视储藏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黑木耳等食用菌购买后不可忽视储藏

    黑木耳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深受消费者青睐。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黑木耳等食用菌产品时应注意:仔细观察,科学购买。应仔细观察其外形、色泽,必要时可闻气味,观察的重点是看产品是否有霉变,颜色是否正常,是否有大量的食用菌破碎,看包装底部是否有大量的泥沙、杂草,死的昆虫,用鼻闻是否有特别异常的气味...

    211 蘑菇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资讯 | 贵州道真淞江村食用菌产业园铺平农民致富路
    食用菌资讯 | 贵州道真淞江村食用菌产业园铺平农民致富路

    贵州遵义道真县淞江村食用菌产业园铺平农民致富路。产业园具有完整的生产设备,110多个大棚,占地面积共200余亩,可冷藏鲜菇500吨,具有700立方米的冻库。园区自建成,以带来50万元的收益,为300余人解决了就业难题,增加150万元的务工收入。为发展食用菌产业,提升经济效益,道真县主要领导任“双组长...

    834 菌类报道 食用菌文化
  • 食用菌病虫害 | 黑木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食用菌病虫害 | 黑木耳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主要害虫:危害黑木耳的害虫主要有蓟马、蛞蝓、线虫,白蚁、伪步行虫、瘿蚊等,除白蚁主要为害耳木啃食菌丝外,其余大部分害虫主要啃食耳片,同时被害残破的耳片遇阴雨时,耳片胶质分解流化更易引起细菌、霉菌的侵染使流耳更严重。白蚁在危害严重时找出蚁道并喷入白蚁粉防治,其它大部分害虫可在幼虫大量危害时喷药杀灭...

    594 食用菌种植 菌类病虫害图片
  • 食用菌病虫害 |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病成因及预防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双孢蘑菇疣孢霉病的发病成因及预防措施

    1.症状在菌丝扭结至子实体成熟的整个过程中均可发生。菌丝扭结期被侵染时,菇床表面出现一堆堆黄褐色茸状物,并渗出褐色水珠。原基分化期受侵染时,菇床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硬团块,渐由白色絮状变为黄褐色至暗褐色,并渗出暗褐色液滴。幼蕾生长期被病原物侵染后,菌柄膨大变形,菌盖停止发育,子实体呈现各种畸形,内部中空...

    1889 木耳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病虫害 | 大棚蘑菇消毒莫忽视
    食用菌病虫害 | 大棚蘑菇消毒莫忽视

    菇棚环境的消毒处理 强化“环境”观念,严格消毒杀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蘑菇生产环境每况愈下,诸如污染菌袋、带病菇体以及栽培废料的随意乱弃,使其成为新的“病源基地”,造成病害频发,并伴发交叉感染,使持续生产的难度越来越大,该现象自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就开始显现,至今得不到有效治理。对于基地型生产,我们一...

    204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菌类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种生产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香菇菌种生产方法

    ①培养基配制的操作程序 培养基配方(PDA)马铃薯去皮2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磷酸二氢钾(KH2PO4)2克,硫酸镁(MgSO4)0.5克,维生素B1 10毫克(一片),水1000毫升。 ②分装试管  ③做棉塞  ④灭菌  ⑤摆放斜面试管(冷却) ⑥接种  ⑦培养(25℃±...

    1802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菌螨的发生与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菌螨的发生与防治

    一、生活习性 菌螨俗称“菌虱”,是食用菌制种与栽培中危害较大的害虫。常见的有蒲螨(体小、呈咖啡色、喜群居、行动缓慢)和粉螨(体稍大、粉白色、喜独行、行动快)两种,它们繁殖能力极强,分散活动时肉眼不易发现,当大量发生而被发现时,已对栽培造成麻烦,不能再被彻底消灭,使人防不胜防。螨类主要孳生于粮食库、鸡...

    2715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谷粒菌种的制作及使用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谷粒菌种的制作及使用

    一、谷粒菌种介绍 谷粒菌种是以小麦、大麦、高梁、谷粒等禾谷类作物的子粒为原料制成的菌种,并非单指用谷子粒制作的菌种。谷粒菌种的菌丝洁白,粗壮有力。操作方便,发菌快,封面早,能提高菌种的成活率和质量。 二、谷粒菌种的制作(以小麦、玉米、谷粒为例) 1.原料的选择 无论小麦、玉米还是谷子,供制种用的最好...

    798 木耳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猴头菇原种的制作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猴头菇原种的制作

    ① 配料配方一:棉子壳90千克,麦麸10千克,蔗糖2千克,石膏粉1千克,水150千克左右。配方二:木屑60千克,棉子壳20千克,蔗糖2千克,石膏粉1千克,石膏粉1.5 千克,水160千克左右。上述两配方拌匀后稍加堆闷,令其组织充分吸水并软化,根据气温高低的不同堆闷6~12小时不等,装瓶(袋)时再根据...

    2405 菌类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四种食用菌深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四种食用菌深加工技术

    1、健康饮料香菇、平菇等均可利用菌丝发酵制健康饮料,也可利用其子实体浸泡制健康饮料。国外(特别是日本)利用食用菌为原料生产的各种饮料,得到消费者的好评。平菇饮料制作方法:把完整的新鲜平菇100公斤放入装有搅拌机和蒸汽加热盘管的不锈钢容器中,添加椰子水200公斤,升温到50℃,进行缓慢搅拌30小时,再...

    2381 食用菌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灰树花的采收和贮运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灰树花的采收和贮运

    1.灰树花采收的时间 灰树花由现蕾到采收的时间与子实体生长期的温度有关。一般地说,如果温度在23~28℃之间,由现蕾到采摘需13~16天,如果出菇时的温度在22℃以下至14℃,由现蕾至采摘要经过16~25天。 2.灰树花应该采摘时的标志 (1)如果阳光充足,灰树花幼小时颜色深,为灰黑色,长出...

    798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平菇简易保鲜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平菇简易保鲜法

    在一般条件下平菇难于贮藏,货架期短,采摘2天后的平菇,因失水鲜度大降,菇面转黄,出现异味。每逢出菇盛期,大量鲜菇集中上市,致使菇价大落;另一方面,在出菇淡季和远离菇区的城市,又因菇源少,无货可售。为此,现简介平菇贮藏保鲜的研究。方法:采收八成成熟的平菇,剔除病、虫、损后菇,置洁净、阴凉通风处,用排风...

    2965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科普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