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是一类丝状的单细胞原核生物。可在食用菌制种及菌袋栽培过程中发生危害。
症状。该菌侵染基质后,不会造成大批污染,只在个别基质上出现白色或近白色的粉状斑点,常被误认为是石膏的粉斑。发生的白色菌丝,也很容易与食用菌的菌丝相混淆。其区别是污染部位有时会出现溶菌现象;有的会形成干燥发亮的膜状组织;有的还交织产生类似于子座样的结构,但都具有独特的农药臭味或土腥味。
形态特征。放线菌是单细胞的菌丝体,细胞细长,不分隔。菌丝分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种。营养菌丝起吸收营养的作用,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的程度,其菌丝末端会分化形成孢子丝。不同的品种其孢子丝的形状也不同,有直的。有波浪式的或螺旋状的,孢子丝断裂后形成孢子。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再萌发成新菌丝。放线菌菌落大小介入丝状真菌和细菌之间,不蔓延,表面多为紧密的绒状,坚实多皱,生长孢子后呈白色粉末状。
发生规律。放线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稻草、粪肥中,尤其是中性、碱性或含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最多,孢子主要靠空气传播。该菌的繁殖需有氧和高温条件,在温度46.1-57.2℃时生长茂盛,因此菌种及菌筒培养基堆温高时极易发生病害。
防治方法。1:菌种培养室使用之前,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消毒药品可用“菌室专用消毒王”熏蒸处理或用“金星消毒液”进行全方位的喷洒消毒。
2:菌种袋上锅灭菌时,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将稳定上升到100℃,并维持2小时左右。夏季要防止菌种棉塞受潮,菌种灭菌时,可用“菌种防湿盖”盖上棉塞后再灭菌,而且棉塞不要太松。
3:接种时要认真做好灭菌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接种时菌袋污染。
4:出现放线菌污染的菌袋,要挑开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