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脉孢霉的发生与防治

时间 : 06-14 投稿人 : 星皓 点击 :

脉孢霉(Neurospora spp)又称链孢霉、红色面包霉或串珠霉,是食用菌栽培中的重要竞争性杂菌和病害。由于其生活周期短,扩散蔓延快,食用菌栽培中一旦被污染将造成重大损失。自2008年以来,我们走访了北京房山、山东淄博、河北平泉、黑龙江尚志、苇河等地的食用菌产区,发现此病害侵染食用菌培养料和菌丝,造成培养基质大量报废、菌袋成品率下降、栽培场所环境污染的事情时有发生。

食用菌脉孢霉的发生与防治 | 菌菇种植

1 病害症状

脉孢霉能污染所有食用菌的菌种及培养料。被污染的菌种及培养料,初期长出灰白色纤细菌丝,生长迅速,几天后在瓶袋外形成橙红色粉状孢子团(彩色图版1),明显高出料面。最明显的症状是在棉塞和菌种表面堆积大量分生孢子,呈现出橙红色粉层,粉层厚度可达1cm左右(彩色图版2),轻微的空气震动都会使分生孢子随气流扩散,致使该批菌种报废。在高温、高湿的梅雨季节极易发生,棉塞受潮则更易感染。

2 病原菌

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是食用菌栽培过程中最常见的脉孢菌。属子囊菌纲,粪壳菌目,粪壳菌科,无性阶段为丛梗孢属,有性阶段在人工培养基质中少见。为害食用菌的主要是无性阶段。粗糙脉孢菌的菌落初为粉粒状,后疏松地展开,并且于培养皿边缘形成绒毛状气生菌丝,浅橙色(彩色图版3)。菌丝体松散,四周蔓延,具横隔。气生菌丝向空间生长,双叉式分枝。分生孢子成链(彩色图版4),有孢隔,球形或近球形(彩色图版5、6),光滑,多聚成团块,黄色至淡橙红色,直径5.0~7.2μm。子囊壳簇生或散生,近球形,光滑或带有疏松的菌丝,初黄褐色,后变为黑褐色,壁厚,褐色,直径400~600μm。孔口平钝或圆锥形,黑色。子囊圆柱形,(150~175)μm×(18~20)μm,下有短柄,顶端有厚而胶质化的环。子囊内含8个子囊孢子,成单行排列,孢子椭圆形,有20个具分叉的纵脊纹,初橄榄绿色,后变为暗黑褐色,(23~32)μm×(11~16)μm。脉孢霉的菌丝在4~44℃条件下均可生长,以25~36℃生长最快,且在25~30℃下其孢子6小时内即可萌发菌丝。菌丝生长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50%~70%,50%以下或70%以上生长受阻。脉孢霉可以生长的pH值范围广泛,在pH3~9时都能生长,但最适pH值为5.0~7.5。空气相对湿度对脉孢霉分生孢子的产生影响不大。脉孢霉分生孢子可耐高温,湿热100℃70分钟失去活力,而干热可耐130℃高温。脉孢霉属好氧微生物,生长需要充足氧气。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菌丝生长迅速,一般5~7天即可长满菌种袋,菌丝生长至半袋菌种袋时即可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或包住整个棉塞,或冲破袋壁向四周扩散。在6~9月制种时,灭菌后接种时调换下来的湿棉塞若不及时晾干,易被脉孢霉污染,出现橙红色的蓬松霉层。

3 病害发生原因

3.1 菌种质劣 菌种菌龄过长,菌丝生命力弱,易被脉孢霉污染。

3.2 封口材料污染 封口材料(如棉塞)受潮、过松或破漏,是造成此菌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封口材料沾染培养料,培养室过于潮湿而使棉塞、胶布等封口材料受潮,或封口材料经高压灭菌重复使用时受潮(其同时又可吸收培养料中挥发的物质),封口材料本身会成为脉孢霉生长的培养基质,一旦有脉孢霉孢子落入即能萌发生长,菌丝会很快蔓延至培养料中造成污染。封口材料过松或破漏,孢子也会随空气沿瓶、袋壁侵入料袋造成污染。

3.3 栽培过程中操作不当 灭菌不彻底,接种及培养环境卫生条件差,接种用具不洁净,工作人员无菌操作不严密等,会使脉孢霉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培养料含水量偏高,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发菌室温度较高以及通风不良等都易使脉孢霉大量滋生。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树立预防意识 食用菌生产是一个短、频、快、投资少、效率高的项目。只有在栽培的前、中期有效地控制杂菌滋生,才能使污染的概率降低。因此一定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意识,适时采取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

4.2 搞好环境卫生 搞好环境卫生是有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其他防治技术获得成功的基础。要创造有利于食用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要把原料库、拌料室等感染区与菌种室、接种室、培养室、出菇棚等易染区隔离;接种室、培养室要定期清扫,并用20%嘧菌酯悬浮剂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与紫外灯配合,或用高效环境消毒器彻底消毒;培养料进房前,菇房、菇架要曝晒2~3天,并用石灰、甲醛等消毒;污染的菌种和病菇要带出菇房烧毁或深埋;每一季栽培结束后,应彻底清理菇场。

4.3 严把菌种关 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使用菌龄短、生活力强、无污染的优质母种和原种,有利于接种后尽快形成生长优势,抵制脉孢霉的侵染。认真挑选栽培种,淘汰异常菌株,防止菌种带菌。

4.4 栽培操作严格规范 拌料时,应选择无虫、无霉变的新鲜培养料,可在拌料时加入培养料干质量0.1%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的生石灰或0.2%高锰酸钾混合液拌料,也可用0.1%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拌料;适当加石灰用量(2%~4%),特别是在高温季节进行生料栽培时;调节好培养料的碳氮比和pH值;调节好培养料的含水量,以用手攥料恰好指缝不出水为标准;装袋时松紧度要适宜。此外,培养料要随拌随用,以防酸败。灭菌时要先排净冷空气,保证有足够的灭菌压力和时间,锅内菌袋的摆放不可太过紧密,以免蒸汽不畅。接种、养菌等环节要严格实施无菌操作。避免封口材料受潮,谨防菌袋破损。接种时要选择最佳播种期,适当增加播种量,以利于快速发菌,形成菌丝生长优势。养菌及出菇时,控制好棚内温湿度,注意通风和调节光照,保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4.5 化学防治 使用化学农药应遵循最低限度原则。如果发现有脉孢霉污染,应先将受污染的菌袋小心清理到室外深埋或烧毁,并在清理过程中避免脉孢霉孢子的飘散。同时用甲基硫菌灵、嘧菌酯对菇房彻消毒。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