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黔东南州黄平县平溪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探索推进“稻鱼+食用菌轮作”模式,在每年10月份栽种木耳菌棒,5月份种植水稻,进行错时轮作。木耳采摘后的废菌棒化为有机肥料,土地利用和产出率得以进一步提升,促进农业提质增效。轮作基地的10余名务工人员大都是村民,木耳大面积采摘期时,人员还要增加一倍以上。
据统计,每亩稻田可种植黑木耳10000棒,每个菌棒能产黑木耳干品2两,亩产收入5万元左右。利用每年10月至次年4月单季晚稻收割后的农田闲置时间种植一季黑木耳,采摘结束后,废菌棒还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增加肥力、一举多得。
该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大户”模式,坚持将支部建在坝区上,把党员作用发挥在坝区上。未来,合作社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广泛推广该种模式,“一田多收”,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