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育种 |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 : 05-21 投稿人 : 绿千润园艺 点击 :

食用菌菌种相当于作物生产中的种子,菌种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栽培结果,即产量的高低,是产生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实际生产中,一些优良的食用菌品种往往用不了几代就出现菌种退化现象,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菌种退化是当前食用菌生产中十分突出的问题,要最大限度地减缓或解决食用菌菌种退化问题就必须了解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从根本上防止菌种退化。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及对策 | 菌菇种植

1. 食用菌菌种退化

1.1菌种退化

退化是一种变异,食用菌菌种退化是指在正常栽培条件下,食用菌菌种的优良性状及典型性由于菌丝体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异而在传代过程中逐渐丧失的现象。菌种退化不是某一次转代突然出现的,也不是短时间发生的,只有群体中退化菌丝在数量上占一定优势后,才有表现,是从量变到质变的渐变结果,需要较长的时间。食用菌产量和质量的下降是食用菌菌种退化的最终结果。

1.2 菌种退化表现

菌丝体生长缓慢、丛生,长势稀疏、尖端生长不整齐,整齐度下降,对环境条件(氧气、温度、酸碱度、二氧化碳)、杂菌等的抵抗力变弱,生活力衰退,品种变劣,出菇迟,产量降低,出菇潮次不明显等,但最终都是产量和质量连续性的下降。

2.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

2.1 菌种不纯

在菌种继代培养过程中,菌种试管或袋内含有其他种类的杂菌,不是只含有所需要菌种的菌丝体,不同菌种混杂交叉感染,不同菌丝体混杂在一起出现不良杂交,导致菌丝生长发生变异,原有品种生产性状的改变。

2.2 有害突变或感染病毒

菌株的菌丝细胞中发生有害突变,正常菌株一般不会导致遗传性状的改变,尽管经过多代移植,但突变体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在菌丝细胞群中所占的比例会随着移接次数的增加而增大,造成菌株的生产性能恶化。菌种被感染病毒后,病毒一边通过带毒孢子传染下一代,一边随着菌丝体的扩大繁殖而增加数量,病毒粒子到达一定浓度,菌菇质量下降、明显减产。

2.3 培养环境不适合

培养环境不适合菌种生长,食用菌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通气、光照、PH值、培养基过于丰富或过于贫瘠等,其中温度对生物代谢的影响最大,也是菌种退化的主要环境因素,菌种会因极度不适的温度环境发生遗传特性的改变。如果以上条件不能满足菌种的生活要求,特别是温度条件不满足,将会造成菌种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丧失应该具有优良种性。

2.4 品种退化

一个品种的菌株在使用过程中,不重视人工选择,菌株随着培养和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菌龄增长逐渐发生一些自然突变,这些突变中不利的微型变异多,经常发生,发生表现型影响较大的突变频率低,表现出新陈代谢机能逐渐减低,抗逆能力丧失,失去高产性状。

2.5 转代次数过多

实际的食用菌生产中,采用不正确的菌种培养和制作的转代,转代的次数越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可能性就越大。

2.6 孢子结实能力差

粉孢子、节孢子和分生孢子是母种菌丝阶段产生的,在条件合适的时候粉孢子等会萌发出不具有结实能力的菌丝,有的菌丝结实能力很差,和正常的菌丝继续转代后互相混合,整体从菌丝的外观基本没有任何的表现。

2.7 菌种保藏不当

食用菌生产离不开菌种保藏,菌种保藏期间的保藏方法不当,保藏温度过高、过低,保藏时间过长,都会引起食用菌菌种退化。保藏期间如斜面母种出现子实体,有菌盖形成的情况下,条件合适就会有孢子弹射到斜面上萌发出菌丝,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混在一起,食用菌菌种发生退化。

3. 防止食用菌菌种退化对策

3.1 防止菌种混杂,保证菌种的纯培养。

要保持优良菌种遗传足够的稳定性,应加强品种隔离,在菌种转管工作中尽量防止和减少品种间的混杂,保证菌种的纯培养;不用被杂菌污染的菌种,不要近距离相连接培养菌种,不要用同一食用菌种类的不同菌株混合。

3.2 控制菌种传代次数,保证菌种活力

微生物都存在自发突变,而这种突变是在繁殖过程中发生或表现出来的,应尽量减少菌种传代次数,避免不必要的移种和传代,一方面可以减少机械损伤,保证菌种活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菌种自发突变的概率,降低菌种发生衰退的机会。菌种传代次数越多,繁殖越频繁,产生突变的概率就越高,生产中菌种的移接代数不能超过5代,应严格控制,避免病毒杂菌或杂菌污染。及时淘汰病毒粒子含量大、受到严重影响的菌丝体及子实体。

3.3 做好菌种保藏,延缓菌种退化速度

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能确保菌种长期保持原有优良性状,延缓、遏制菌种老化和变异的速度。适当低温保存菌种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高温型菌种在16℃下保存,低温型菌種在4℃保存。应采取短期、中期和长期三者相结合的方式保存菌种。根据不同的要求,低温保藏期间菌种应每隔2到3个月移接一次。

3.4 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促进菌种健壮生长

菌种的生长繁殖是否良好受外界条件(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等影响较大,条件适宜,菌种生长良好,条件不适宜,则会引起菌种的退化。要给菌种创造生长的良好生活环境和营养条件,适宜的菌种培养基能使菌种生长健壮,营养过于丰富和不足对菌种生长均不利;适当调整、更换培养基,对因营养基质不适而衰退的菌种,有一定的复壮作用;在高温夏季,给培养基加加入适量的维生素E有延缓细胞衰老作用。

3.5 定期分离菌种,保持菌种优良性状

生产上无性繁殖可保持菌种的优良性状,而反复进行无性繁殖会使菌种的优良性状不断衰退;有性繁殖所产生的孢子具有丰富的遗传特性,以组织分离(无性繁殖)来巩固优良菌株的遗传特性,以孢子分离(有性繁殖)来发现优良菌株,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有计划的交替使用,定期进行菌种分离,可使衰退品种得到恢复,是防止菌种衰退的有效方法。孢子分离3年进行一次,组织分离最好每年进行一次。新分离的菌种必须符合要求才能用于生产。

相关文章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灵芝子实体嫁接技术要点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灵芝子实体嫁接技术要点

    灵芝子实体嫁接技术,是针对菌木大田栽培时部分灵芝“种性飘移”,直接影响到灵芝的产量和芝农经济效益的问题,根据灵芝子实体分生能力强的现象,把子实体直接嫁接在分化的原基上的一种新技术。据试验,嫁接栽培比对照增加干灵芝2.83kg/m3。由于效果很好,深受芝农的欢迎,其主要技术要点...

    2502 蘑菇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菇脯等食用菌食品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菇脯等食用菌食品加工技术

    食用菌鲜品含水率高,采收后不能久贮,很快就会开伞、变质、霉烂,降低甚至丧失商品价值。目前食用菌大部分是鲜销和干制品,深加工制品甚少。开展食用菌深加工,开发系列产品,是当前拓宽生产领域和销售市场的主要途径。一、菇脯(1)原料选择选择菌盖中等大小、色泽自然、菇形完整、无病虫斑点的鲜菇为原料。(2)预处理...

    2012 食用菌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香菇素有山珍之称,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干制品(俗称干菇)有花菇、冬菇、厚菇与薄菇之分。但是,由于目前烘干等技术跟不上,致使香菇干制品存在着色泽差、香味淡、菇形不美观等问题,严重影响商品价值。如果香菇加工好,能使其价值提高近1倍。下面谈一下香菇干制品加工方法的关键技术: 一、晒干法:香菇采收前2天...

    1454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感染细菌严重该咋办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感染细菌严重该咋办

    杏鲍菇菌棒感染严重的原因主要有:1.原料里面掺了被杂菌感染的原料。2.灭菌时间不足,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断气。3.灭菌灶内菌袋摆放过多过紧。4.原料选用木屑、玉米芯等质地较硬的培养料时料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心,容易出现灭菌不彻底。5.在用压力锅灭菌时没有排尽冷空气,导致灭菌不彻底。解决办法:1.原料要...

    2935 菌类病虫害防治 蘑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的保鲜技巧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的保鲜技巧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食用菌的菜肴,已逐渐呈现在家常百姓的餐桌上,但在生活中,如何对食用菌保鲜,也开始成为百姓关注的新问题,在生产上,通常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抑制或破坏酶的活性,使子实体的代谢水平降至最低限度,借以保持或改善鲜菇的营养、风味和适口性。下面介绍两种食用菌家庭常用保鲜技巧...

    1194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猴头菇蜜饯加工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猴头菇蜜饯加工方法

    1.选料和处理。选形态正常,色泽洁白或微黄,无霉变,无斑疤伤的鲜猴头菇为原料。菌丝不超过0.8厘米,直径不大于5厘米为最佳。收后切去根蒂,清除粘附在菌刺上的碎屑和杂质,立即浸入2%食盐水中,要尽快加工。 2.热烫。在锅中放入清水,再加入适量柠檬酸,将猴头放入煮沸5~6分钟,捞起,迅速用冷水冲凉。对个...

    2413 菌类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蘑菇白腐病简易方法要点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蘑菇白腐病简易方法要点

    一、发病症状:被害蘑菇最初在菌盖及菌柄的表面发生褐色瘤肿,后逐渐增多,并在病菇表面形成一层白色霉。受害严重的蘑菇开始长出就呈畸形,成为一个不定形的白色团块。有些病菇的菌柄极粗,菌盖畸形,最后病菇皱缩、软化,病部常有褐色的粘液流出,具恶臭。二、防治方法:1、及时铲除病菇,将病菇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

    1899 菌类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
  • 食用菌资讯 | 江西会昌平菇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食用菌资讯 | 江西会昌平菇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近年来,江西赣州会昌县右水乡依托良好的生态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平菇种植产业,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基地,带动本地村民就近就业,促进增收致富。如今,基地实现产、供、销全链生产,打通了湾区农产品直供专线。2022年,基地还新建了平菇产业展示厅及电商馆,拓宽全乡农特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627 食用菌指南 食用菌报道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怎样把食用菌加工成蜜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怎样把食用菌加工成蜜饯?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除鲜食,加工成干品,或盐渍、罐藏外,还可以深加工开发利用,制成各种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蜜饯、调味品、糖果、酒类等,这对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的经济效益大有裨益。下面介绍几种食用菌加工成蜜饯的方法。 一、小白平菇蜜饯 1、配方:鲜品小白平菇80公斤,白砂糖45公斤、柠檬酸0.15公...

    495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保鲜贮藏简单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保鲜贮藏简单方法

    采收后的金针菇,生命活动仍很旺,容易老化和变味。因此,采收后应及时上市鲜销,或者尽快切根分级,用塑料袋包装保鲜,或者干制加工,或者罐藏。 准备进行保鲜贮藏的金针菇,采收前3天应偏干管理,且适当提早1~2天采收。采收后切根分级,整丛单层摆放,然后用聚乙烯保鲜袋包装。每袋装500~1000克,密封后置4...

    2689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蜜环菌保健饮料加工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蜜环菌保健饮料加工方法

    利用深层培养法所得的菌丝体加工制成蜜环菌保健饮料,其制作方法为:将深层培养获得的菌丝体加1倍水并加热到80℃,保温1小时,真空抽滤浓缩至比重1.1~1.2。按蜜环菌浓缩液60%、柠檬酸0.2%、牛奶粉2%、苯甲酸钠0.4%、无离子水37.8%的配比配制饮料,然后加热至60℃,搅拌让其冷却至50℃后过...

    838 蘑菇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液体菌种栽培杏鲍菇

    用液体菌种培养器生产一批菌种仅需3天,是使用固体菌种周期的1/10。每罐菌种成本为195元,可接17×33厘米的栽培袋4000袋-5000 袋,成本仅为0.04元,是使用固体菌种的1/32。由于液体菌种具有流动性,因而接入的菌种可流散在不同的部位萌发生长。接种后6小时左右即可看到菌种 萌...

    1438 菌类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蛞蝓的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蘑菇蛞蝓的防治

    形体特征:野蛞蝓体柔软无外壳,为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分泌的黏液无色,伸展时体长30-40毫米,宽4-6毫米。双线嗜黏液蛞蝓柔软无外壳,为灰白色或淡黄褐色,分泌的黏液为乳白色,伸展时体长35-37毫米,宽6-7毫米。黄蛞蝓柔软无外壳,为深橙色或黄褐色,分泌的黏液为淡黄色,伸展时体长120毫米,宽1...

    969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的提纯与复壮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的提纯与复壮

    一、提纯。用各种方法分离得到的菌种,在培养基上萌发的新菌丝,有的活力强,有的弱,有的往往带有杂菌,为避免在生产中失败,应提纯后再使用。其方法是:1、多孢杂交的,于无菌区内将健壮、生长快的菌丝体挑起移接到经灭菌过的母种培养基上。2、各种方法分离的,于无菌区内将生长快而健壮的菌丝的尖端部位挑取黄豆大小的...

    2234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常见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常见病虫害防治

    危害食药用菌子实体的主要害虫是跳虫,线虫,菇蛆等。跳虫、线虫主要是危害幼小的菇蕾,菇蛆主要危害成熟期的菇体。这些虫害对食药用菌生产危害极大,须认真防治。跳虫又名烟灰虫,弹尾虫。危害食药用菌子实体的主要是菇疣跳虫和黑角跳虫。菇疣跳虫,近白色球形,半透明,幼虫白色,体形与成虫相似,休眠后蜕皮,色逐渐转暗...

    700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种植教程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