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基地 | “中国菇都”福建漳州市发展食用菌种植业 撑开产业振兴伞

时间 : 05-21 投稿人 : 烨天 点击 :

食用菌是福建漳州重要农业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漳州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双孢蘑菇、杏鲍菇、白背木耳等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菇都”。其中,芗城区全区食用菌产量在各县(区)中名列前茅,全年食用菌工厂化鲜品总产量4.36万吨,产值7亿多元,小蘑菇撑开产业振兴伞。

“中国菇都”福建漳州市发展食用菌种植业 撑开产业振兴伞 | 菌菇种植

推动工厂化生产

早春三月的上午,在芗城区凤嘉园食用菌合作社厂房,一间间智能化恒温菇房内,一排排杏鲍菇层层叠叠地依次摆放在货架上。生产线上,工人们正有序地将采摘下的杏鲍菇打包装箱。从拌料、装袋、高温高压灭菌、接种、培菌、栽培、采收到包装出厂,整个过程全部采用工厂化生产。

从前,培育食用菌是利用农家旧房或搭草棚、竹棚,环境差,规模小,如今,食用菌产业登上大雅之堂,今非昔比。

漳州食用菌种植历史悠久,蘑菇产量、加工量、出口量一直保持全国第一,素有“中国蘑菇之乡”、“中国食品名城”、“中国罐头之都”、“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的美誉。

从2010年起,芗城区开始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由此推进食用菌产业由传统种植模式向工厂化生产转型。

当年,天宝镇凤园村村民林建树成立荣贤食用菌合作社,在全区内率先尝试工厂化种植杏鲍菇食用菌,是第一家集种植、研发、销售为一体的企业。刚开始时日产0.6万袋,过8个月后扩大规模,日产2.4万袋。由于效益显著提高,第二年,全区又增加两家工厂化食用菌合作社。

多年来,芗城区政府从资金、用地、用电等方面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或合作社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通过产业招商、科技引领等措施,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由传统种植模式向工厂化生产转型,先后引进多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

芗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郭一鸣说,现在芗城区共有天华、绿田园、凤嘉园、正华食用菌等8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或合作社,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家、区级龙头企业2家,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发展态势良好。

提高自动化水平

装完料的菌袋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就输送到净化车间进行接种,然后再到培菌室进行培养,40天后,就通过输送带输送到菇房,叉车将叠放着菌袋的架子送到菇房进行种植,再经过6天,一棵棵秀珍菇就破袋而出,犹如一个个小脑袋,秀气可爱。经过工人采收后,被送到车间分拣,自动化生产线开足马力,自动包装一袋袋秀珍菇,整个过程快速、高效。

近些年,合作社科技改进,通过自动化生产及配方改良,整个生产流程采用机械化配料,配置全程自动化袋装机、自动化高压灭菌器、无菌净化接种车间、恒温出菇库房配套温控机、真空预冷机及配套设备等先进设施设备,食用菌种植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水平高,每日可生产出6.5万包优质、安全、无公害秀珍菇或杏鲍菇等食用菌产品。

芗城区致力于发展现代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引导各企业引进应用先进的设施技术,大幅度提升食用菌产业劳动生产率以及企业收入。

目前,全区形成菌种、栽培、鲜销、包装、原材料的食用菌产业链,生产的品种有杏鲍菇、秀珍菇、平菇等,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量逐年提升。

2021年,日产34.2万袋食用菌,其中,杏鲍菇27万袋、秀珍菇6.2万袋、平菇1万袋,全年食用菌工厂化鲜品总产量4.36万吨。

建立标准化基地

这几年来,芗城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观,牢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食用菌产业成为脱贫致富、推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之一。

芗城区农业农村局经作站副站长柯月华说,传统的大棚种植食用菌比较容易产生废水、废渣等,会污染环境,工厂化种植方式推动食用菌产业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食用菌的种植就是在“农业种植—玉米芯、秸秆等废弃物—食用菌—食用菌废料—有机肥料—还田”的循环中形成生态闭环发展。

近年来,芗城区一直致力于建立标准,推动食用菌绿色发展,截至目前,已创建诚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凤嘉园食用菌合作社、绿田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3个福建省优质农产品(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基地,5家食用菌企业已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今年的目标就是在云佳安生物公司创建1个省级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以示范区为样板,辐射带动全区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接下来,合作社将不断提高杏鲍菇、秀珍菇的种植技术,逐步改进生产、包装、储存技术,扩大种植食用菌优新品种,争取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安全、无公害食用菌产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