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与分离

时间 : 06-15 投稿人 : 奇尊 点击 :

杏鲍菇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和人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更重要的是含有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杏鲍菇提取物主要就是杏鲍菇多糖。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与分离 | 菌菇种植

杏鲍菇多糖的功能主要有:①降血糖作用病小鼠高血糖有防治作用,使实验小鼠葡萄糖耐受量及耐受量曲线得到明显改善,还能减少糖尿病小鼠饮水量。②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作用,且能降低机体胆固醇含量,降血脂、防止动脉硬化。③杏鲍菇多糖作为一种特殊的免疫调节剂,在激活T淋巴细胞中具有强烈的宿主介导性,能刺激抗体形成、增强人体免疫力、发挥抗癌作用。

杏鲍菇多糖的提取时,菌丝体提取的最佳条件为1∶20的加水量,100℃的提取,24小时的提取时间,提取的多糖成分比较完全。不同的提取剂提取得多糖,其成分是不同的。杏鲍菇多糖较粘稠,过滤时较困难。采用乙醇沉淀所获得的多糖,常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需要除去。

此外,在杏鲍菇多糖的分离方法上也在不断创新。传统方法提取杏鲍菇多糖耗时长,提取率低,超声波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关文章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有机黑木耳采收及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有机黑木耳采收及加工技术

    今天小编为您介绍一下有机黑木耳加工与采收工艺:一、有机黑木耳适时采收人工栽培的黑木耳,一年种,三年收,当年初收,次年盛收,第三年罢收。每年接种一批段木,便可连续生产。今天小编总结出黑木耳采收时的注意要点:1、掌握采收的有机黑木耳成熟度:耳色转浅,由黑变褐,耳片边缘舒展软垂下来,肉质肥厚,腹面已产生白...

    2457 蘑菇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如何预防污染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制种过程中如何预防污染

    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制种是关键的一环。而在菌种的制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消毒不彻底等原因会导致杂菌的侵入,污染菌种,使食用菌商品率下降,效益下降,下面就食用菌生产中常见的杂菌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青霉菌是最常见的一种杂菌。污染后在培养基上呈现小而单独的绿色粉末状。霉斑。该菌分布极广,靠空气中的分生孢子...

    2349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临近冬月,菌菇类该怎样进行售卖转换?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临近冬月,菌菇类该怎样进行售卖转换?

    9、10月,天气逐渐转凉,从“夏月”慢慢过渡到“冬月”(冬月指每年11月到4月,北方室内供暖月份。夏月指每年4月到10月)。季节性表现明显的蔬菜品类也开始随着季节转变而做出调整,其销售重点渐渐地从以瓜果类、叶菜类蔬菜为主,转换为以调味类、豆类、菌菇、结...

    603 食用菌种植教程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资讯 | 云南新平县政府与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技术服务协议
    食用菌资讯 | 云南新平县政府与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签订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技术服务协议

    近日,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政府与玉溪市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技术服务签约仪式。此次服务协议的签订,旨在以培育羊肚菌、红托竹荪等食用菌特色品种为抓手,助力新平县乡村产业提质增效。新平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亟须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将本着“平等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

    1284 菌类资料 食用菌文化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灵芝菌种的退化和复壮
    食用菌栽培种植 | 灵芝菌种的退化和复壮

    1、灵芝菌种经过若干次的接种栽培后,若平时不注意选优,会呈现菌丝稀疏,即是退化现象,而且菌丝丛中出现褐色无菌丝的斑块,前端菌丝参差不齐、灵芝子实体产量低、小、开片迟、畸形等现象。 2、退化原因:接种时菌丝受到机械损伤,菌丝老化,自然退化退化后菌丝酶活性下降,或者是受到病毒感染。 3、菌种复壮:菌种发...

    1247 食用菌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质量巧鉴定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质量巧鉴定

    食用菌菌种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生产的成败和产量高低。因此,食用菌菌种质量鉴定对生产者来说至关重要。1.外观直接观察鉴定外观菌种,菌丝浓白、粗壮、富有弹性,则生命力强;如果菌种菌丝萎缩,干燥无色泽,或菌丝体自溶产生了多量红褐色液体,则生活力已变弱,不宜再用;木块菌种如仍保持硬实,则属于生活力强的菌种...

    2571 菌类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保鲜原理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保鲜原理

    食用菌保鲜(the principle of fresh-keeping for edible fungi) 离开培养基质的菇体仍具生命力,活的有机体对不良外界环境和微生物的侵染具有抗性。然而,生命活动越强,鲜度下降的速度也越快,因些,在不破坏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前提下,通过控制影响鲜菇产品生理生化变...

    2209 木耳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的有效成分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的有效成分

    萃取食用菌的有效成分食用菌菇是常见的食物,种类很多,既可作为美味佳肴,又可作为强身健体的保健营养品,有“植物肉”的美称。它的营养价值丰富,不仅含有丰富蛋白质、氨基酸及多糖等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低热量的特点,是现代人所注重的“一高四低”型保健食品。...

    496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怎防白灵菇菌袋乱现蕾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怎防白灵菇菌袋乱现蕾

    白灵菇菌袋接受低温刺激、进入出菇阶段后,应加强现蕾阶段的管理,否则会因管理不当造成白灵菇菌袋上下乱显蕾,浪费营养,影响菇品商品性及产量。笔者根据几年来大量养白灵菇的实践,特提出以下建议,供菇农参考:1.培养料装袋时,应尽量将料袋装紧,不要留有空隙;菌袋菌丝培养阶段,应保持暗光,温度恒定;菌丝发育成熟...

    2747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的搔菌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的搔菌

    搔菌的目的是防止子实体原基集中生长在菌种块上,数量少且不整齐。搔菌时,将袋口薄膜撑开、反卷,保持袋的空间高度约10厘米,然后用经烧灼或酒精消毒过的接种勺或自制扁平的小铲,耙动袋口的料面,并除去培养基上面的老菌种块。搔菌后及时排放在栽培室的培养架上。经搔菌,培养基上层的菌丝接触氧气,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和...

    832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蜜饯制作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蜜饯制作技术

    一、香菇蜜饯? 1.选料: 可选用香菇柄或香菇子实体。要求菇柄长短较一致,粗细较均匀,不带杂质,没有病虫害;菇形大小均匀,肉厚,柄长1厘米。? 2.漂洗: 将选用的香菇子实体或香菇柄,经修剪基部老化部分后放入漂洗液中漂洗,去除污物杂质,漂洗菇柄用清水即可,若漂洗香菇子实体,应在水中加入0.0...

    2433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资讯 |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大球盖菇喜获丰收 走出“村集体+企业+农户”形势新路子
    食用菌资讯 | 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大球盖菇喜获丰收 走出“村集体+企业+农户”形势新路子

    近年来,黑龙江省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为持续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土地资源丰富优势,在新颜村大力发展大球盖菇种植产业项目,走出“村集体+企业+农户”形势发展新路子。走进大球盖菇种植大棚,湿润的空气中夹杂着蘑菇的清香,撑着“伞盖”的大球盖菇纷纷探出头来,村民们正在采摘第...

    677 食用菌种植教学 菌类报道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滤纸保藏菌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滤纸保藏菌种方法

    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均可用此法保藏。前两者可保藏2年左右,有些丝状真菌甚至可保藏14~17年之久。此法较液氮、冷冻干燥法简便,不需要特殊设备。 将滤纸剪成0.5cm3 1.2cm的小条,装入0.6cm3 8cm的安瓿管中,每管1~2张,塞以棉塞,121℃ 灭菌30min。将需要保存的菌种,在适宜的...

    2983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菜谱 | 清蒸黑皮鸡枞菌
    食用菌菜谱 | 清蒸黑皮鸡枞菌

    食材明细: 主料: 黑鸡枞菌 1盘 辅料: 香葱 1棵 蒸鱼豉油 10克 植物油 10克 咸鲜口味步骤: 步骤1:黑皮鸡枞菌清洗干净,沥干水。 步骤2:把黑皮鸡枞菌码放在一个深点的小盘里,香葱切末备用。 步骤3:黑皮鸡枞菌入蒸锅。 步骤4:盖紧盖子,大火上汽后蒸10分钟。 步骤5:出锅后撒香葱末,淋...

    1623 食用菌食谱 食用菌图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真姬菇盐渍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真姬菇盐渍技术

    真姬菇盐渍技术 (一)工艺流程 原料--采收--整理--分级--水洗--烫漂--冷却--盐渍--保藏 (二)操作要点说明 1、原料采收、整理与分级:真姬菇的采收应在子实体成熟时进行,菌盖直径为3.5--5厘米,最大的可达到15厘米。而日本商人对真姬菇的商品要求,标准菌盖要小得多。由于有些栽培者不知真...

    1476 木耳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