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育种 | 降低食用菌菌种污染的方法分析

时间 : 05-22 投稿人 : 琛鼎 点击 :

食用菌菌种的概念,原指食用菌的孢子,这里将纯菌丝体连同培养基质一一同叫做菌种。根据菌种的培育过程,固体培育的菌种被分为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母种是菌种选育后在试管培养基中繁殖而成,用于繁殖原种,也可保藏菌种做种源。原种是母种菌丝在固体培养基上扩繁而成,这个扩繁过程增强了菌丝对培养环境的适应性。栽培种是原种进一步扩繁而成,增加的是菌种的量,原种和栽培种都可以直接出菇。液体菌种是指生长在液体培养基中的菌种或菌丝体。对于液体菌种来说,母种可以直接作为原种使用或用于生产原种,没有了三级的分别,简化了生产工艺。液体菌种生产使用了封闭运行的工业发酵设备,可得到高纯度萌发迅速的菌种,不容易被污染。固体培育的菌种需经过几次的扩繁,扩繁过程中有灭菌、接种、培育等过程,每个环节都容易受到污染。

降低食用菌菌种污染的方法分析 | 菌菇种植

1. 食用菌菌种生产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源

1.1 菌种原发污染、接种过程污染

用于扩繁的菌种本身不纯,种源存在污染。种源污染一般都是隐性的,不容易被发现,往往都是在扩繁过程中被发现,繁育的菌种污染普遍,不是某一瓶某一袋的问题,损失一般较大。接种过程污染是由于条件限制,设备简陋,无菌操作不规范,技术性差而造成的污染。

1.2 器皿、材料、培养基质污染

这种污染是由于灭菌过程存在问题,灭菌不彻底,或器皿(袋)破裂二次污染造成的。培养基质料含有单宁或香料类防腐化学物质(杉、松、樟木质含有的醇、脂、醚),造成菌种吃料萎缩,菌丝无法正常生长和蔓延。

1.3 环境污染、技术控制不当造成的污染

由于环境温度高、过于潮湿,各种杂菌容易滋生造成感染,另外就是虫、鼠危害,造成外源性污染。

在培养基质料制作过程中,pH值、C/N比例、水分含量等的不适合,在培养过程中光照、氧气含量、CO2浓度、温度、湿度等条件控制不当,都会造成菌种生长环境不理想,菌种的生理活动受抑制,菌丝不能快速生长占据整个培养基质空间,给其他菌入侵和繁育(菌类竞争)造成条件,从而放大了污染的影响。

2. 食用菌菌种生产关键控制点

2.1 种源的选择、灭菌处理

选择没有污染,菌丝生长健壮的适龄母钟或原种,这样可从源头控制污染。选择适龄母种或原种可保证菌丝在培养基质的快速生长,减小其他杂菌繁殖污染的机会。在接种前除认真检查外,接种时还应弃置部分表层菌种,因为这部分菌种在培养过程中受外源污染几率大,弃置这部分可防止一些隐性的外源性污染源。具体做法是接种最好破开瓶底,从底部开始使用,弃置上部2~3cm表层菌种不用,如从上部开始接种,应当挖掉瓶或袋上部2~3cm表层不用。

灭菌处理是菌种生产的重要一环。灭菌处理包括生产环境灭菌和器皿、培养基质料的灭菌。环境灭菌可采用紫外光照、药物熏蒸、药物喷洒等综合方式,重点是不留死角,同时要保持环境清洁,不留存菌类生存繁育物质条件。器皿、基质料灭菌主要是在杀菌锅内摆放问题,必须保证蒸汽的流动空隙通道,使每个器皿都得到蒸汽的热力“洗刷”。对培养基质的灭菌有2项注意:拌料水分均匀,使基质料水分吸透,不存在局部基质料水分不足问题,可在杀菌前搅拌和闷制,使水分均匀至基质料的任何细微结构,有利于杀菌时湿热的均匀传递,保证全部基质料受热均匀;在杀菌过程中,要充分排除杀菌锅内的空气,防止锅内存在“气包”,气包即未排除的空气包裹了要杀菌的器皿或基质料,形成空气保护层,使蒸汽湿热不能到达和穿透,影响杀菌。高压杀菌结束锅体泄压要缓,防止水汽突然膨胀冲击器皿和基质料,造成基质料膨胀污染瓶、袋口。出锅要适时,防止形成凝结水或基质料由于内部温度高造成表层水分蒸发。

2.2 生产条件控制、生产过程技术控制

菌种生产区域要防虫防鼠,封闭合理,防止外源污染。应有空气调节设备来保证生产温度、湿度、空气新鲜。条件差的应该避开不利气象条件,选择适合的季节及天气进行生产。时刻注意生产环境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的变化,采取措施,为菌种培育提供适合条件,使菌丝快速吃料生长,形成茂盛的生长环境,不给其他菌入侵和繁育造成条件。

接种过程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采用优质袋并在生产过程尽量防止袋的破损,接种要利落,禁止瓶口处沾有培养基质,棉塞松紧要合适,并保持棉塞干燥卫生。培养基质料选取要避免含单宁、香料化合物,合理控制基质料的透气性、水分活度、pH、C/N比例和各种营养添加,保证菌丝吃料快,生长迅速。按时巡检培养的菌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影响扩大。

相关文章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菇冻藏条件及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菇冻藏条件及方法

    实践证明,速冻蘑菇质量主要取决于温度条件,一是要采用一18℃的低温,二是要保持温度的相对稳定性,三是相对湿度要保持在90%以上。 湿度温度以及在贮运中的冻藏温度控制在一18℃以下,是在长期实践中对质地变化、酶性和非酶性反应、微生物的腐败变质以及贮运费用等所有因素进行全面综合平衡所得出的结论。病原菌在...

    2431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蘑菇的保鲜方法
    食用菌加工贮藏 | 蘑菇的保鲜方法

    中俄边境乌苏里江流域地形复杂、生物种类丰富,今年8月,中国科学家将与俄罗斯科学家联手对乌苏里江流域的真菌资源进行考察。据了解,这是中国真菌学家首次对这一地区进行菌物资源的系统考察工作。 这次考察的课题负责人之一吉林农业大学图力古尔教授介绍,这项科研课题是由吉林农业大学的李玉教授和他本人主持,并与俄罗...

    2112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育种 | 香菇生长发育期湿度多少适宜
    食用菌育种 | 香菇生长发育期湿度多少适宜

    香菇素有"山珍之王"之称,是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保健食品。香菇中麦角甾醇含量很高,对防治佝偻病有效;而且香菇多糖(β~1,3葡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能力,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香菇含有六大酶类的40多种酶,可以纠正人体酶缺乏症;香菇中的脂肪所含脂肪酸,对人体降低血脂有益。香菇在15℃~28℃都可以正常...

    2991 木耳 蘑菇种植指南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黑木耳糖的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黑木耳糖的加工

    黑木耳的铁的含量特别丰富易吸收,并含有一种植物胶原,有较强的吸附力,而且还具有和胃健脾、安神润燥、活血去瘀等功效,是一种对缺铁性贫血者有益的黑色功能食品。现将黑木耳糖块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一、原料配方。黑木耳细粉350克,赤砂糖1000克,水100克,食用熟油和香精少许。 二、工艺流程。砂糖入锅→...

    771 食用菌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草菇常用育种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草菇常用育种技术

    1 自然选育 自然选育也称为评选法或淘汰法,是指通过人工选择菌种自然产生的优良性状的育种方法。自然选育法是最古老的,也是最简便的、应用最广的选育菌种的方法。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育种工作者从野外采集子实体,经组织分离选育出V23、V5等菌株,便是用该种方法的典范。 自然选育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在...

    2259 食用菌种植教程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黄背木耳的特点及下脚料再利用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黄背木耳的特点及下脚料再利用

    黄背木耳耳片大、厚、质地柔软,色深,表面光滑。白背木耳耳 片大、厚,柔软,干后表面黑色且有光泽,光滑,背面绒毛层浓密且长,为白色,是国内外市场的畅销产品。黄背木耳菌种于1982年从日本引进到成都,经四川科技人员栽培出耳,并分离纯化出菌种。四川农科院食用菌开发研究中心科技人员对菌种分离、培养条件、生物...

    1760 食用菌 食用菌种植指南
  • 食用菌病虫害 | 养分不足易导致金针菇菌丝细弱
    食用菌病虫害 | 养分不足易导致金针菇菌丝细弱

    金针菇生产上常出现菌丝生长细弱、缓慢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培养料营养不足。金针菇菌丝分泌的酶能分解木材中的纤维素,但不能直接分解木质素。因此,人工栽培时必须合理搭配培养料,以满足金针菇生长发育的需要。特别是用木屑或其他代用栽培料大面积栽培时,应添加10-20%的细米糠或麦麸及氮素营养。要求培养料湿度适宜...

    255 食用菌种植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常见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常见病虫害防治

    危害食药用菌子实体的主要害虫是跳虫,线虫,菇蛆等。跳虫、线虫主要是危害幼小的菇蕾,菇蛆主要危害成熟期的菇体。这些虫害对食药用菌生产危害极大,须认真防治。跳虫又名烟灰虫,弹尾虫。危害食药用菌子实体的主要是菇疣跳虫和黑角跳虫。菇疣跳虫,近白色球形,半透明,幼虫白色,体形与成虫相似,休眠后蜕皮,色逐渐转暗...

    700 菌类病虫害图片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菜谱 | 四季豆清炒白玉菇
    食用菌菜谱 | 四季豆清炒白玉菇

    材料:四季豆500g,白玉菇1包,红萝卜1/4条,蒜头2颗,盐 适量,鸡粉少量做法:1、先将四季豆、白玉菇及红萝卜洗净切妥,蒜头切片;煮一锅滚水,将四季豆汆烫1分钟,再把白玉菇放入滚水汆烫约30秒捞起备用。2、热锅后放2匙的油,把蒜片及红萝卜丝爆香,加入四季豆,炒约1分钟后,再把白玉菇放入锅内,以盐...

    2706 食用菌保存知识 菌类吃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育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是一系列复杂操作的工作程序,包括种菇选择、母种选育与保存、菌种制备、出菇管理及市场销售等,每个程序都有至关重要的细节操作。但育种是这些工作中首要的一项工作,没有优良的菌种,不管其他工作程序准备及管理得多么好,都会造成减产或失败。 一、自然选育自然选育是最古老、最简便、应用最广的选种方法。它...

    2687 食用菌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资讯 | 云南省迪庆州:发展松茸产业 提升品牌影响力
    食用菌资讯 | 云南省迪庆州:发展松茸产业 提升品牌影响力

    “如今生态越来越好,加之今年雨水充沛,松茸可能会比往年多,现在得提前做好线上线下工作迎接松茸季,”在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市做特产生意的王女士5年前从昆明前往香格里拉,面对市场上五花八门的农特产品,经过多方努力和探索,她选择了松茸作为主打产品。“香格里拉松茸已形成品牌影响力,好产品变成了好商品,”生意...

    1623 菌类报道 食用菌报道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老化防治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老化防治方法

    1、保证菌种的纯培养,注意不要用被杂菌污染的菌种,不要近距离相连接培养;2、严格控制菌种传代次数,减少机械损伤,保证菌种活力;3、适当低温保存菌种,低温型菌种如蘑菇、香菇等,在4℃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高温型菌种如草菇在16℃有利于保存菌丝体的活力;4、避免在单一培养基中多次传代;菌种不宜过长时间...

    1222 木耳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防平菇黄褐斑病
    食用菌病虫害 | 防平菇黄褐斑病

    平菇细菌性黄褐斑病在生产中被俗称为黄菇病,该病近年来在北京地区平菇生产中普遍发生,且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发病快,蔓延迅速,从幼菇期到成熟期都可发病。据调查,严重发生时损失可达50%以上。症状平菇黄褐斑病是由假单孢杆菌引起的细菌性病害,症状表现为菇体发病时表面局部出现淡黄色斑点,湿度大时发病部位有...

    625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病虫害 | 双孢菇 轮枝霉病
    食用菌病虫害 | 双孢菇 轮枝霉病

    轮枝霉病(又称干泡病、褐斑病、干腐病、黑斑病等)(1)病原真菌轮枝霉,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丛梗孢科、轮枝霉属。分生孢子单细胞,分生孢子梗轮生。该病菌抗性高、活力强,是双孢菇栽培中的主要病害之一。(2)症状蘑菇从感病到出现褐色病斑约需14天左右。蘑菇菌盖和菌柄分化之前感病,会形成灰色组织块,和疣孢...

    2213 食用菌药品牌 食用菌种植技术
  • 食用菌资讯 | 云南省双江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姬松茸产业 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食用菌资讯 | 云南省双江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姬松茸产业 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双江县依托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积极探索“党建基层网格+群众增收产业”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姬松茸产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助推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双江县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产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分区域、分网格、分条件有序发展致富产业,积极采取“党支部+企业+...

    2302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基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