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气候比较干燥,降温保湿及防治病菌是秋菇出菇期管理的关键。
给予充足光照一般能在菇棚内阅读报纸上小字的光照强度即可。
拉大昼夜温差白天气温高,盖层薄膜,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时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连续几天,原基就会大量暴露出菌筒表面,发育成菇蕾。
控制菇场湿度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湿度在85%左右,随着大量姑蕾分化出菇盖、姑柄后,降低空气相对湿度至80%左右。
创造适宜干湿差秋菇前期,菌筒内部含水量较充足,完全能满足第一潮菇子实体生长需要,不用浸水催菇。第一批菇采后,停止喷水,掀膜通风,让菌筒表面干燥1~3天,再盖上薄膜提高畦温。2~3天后,采后留下的菇穴会发白长出菌丝,这时再喷水增湿,掀膜通风,促使下一批菇生长。
保证通风气温在23℃以上,每天早、中、晚各通风一次;气温在18℃~23℃,早、晚各通风1次;气温在17℃以下,每天通风1次。要在给足水分的前提下。保证在子实体生长期间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预防杂菌感染可在地板、墙壁、菇架上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也可用1%漂白粉溶液冲刷地板或用0.1%的来苏尔溶液喷洒防止杂菌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