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的退化和选优提纯

时间 : 07-16 投稿人 : 日月花铭 点击 :

1 菌种的退化

食用菌菌种的退化和选优提纯 | 菌菇种植

于正常栽培条件下,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其优良性状及典型性逐渐丧失的现象,称退化现象,表现在产量降低、品种变劣、整齐度下降、生活力衰退、抗逆瞄成弱。菌粥恳化的原因很多。

1.1 机械混杂引起的品种退化:某一品种的试管或袋内只含有所需要的菌种菌丝体,而不能含有其他种类的杂菌。

1.2 不重视人工选择引起的品种退化:一个品种在使用过程中,会经常发生一些自然突变,虽然对表现型影响较大的突变发生频率很低,但是微型突变却是经常发生的,这些突变中,往往是有利的变异少,而不利的变异多。

2 防止菌种退化的措施

2.1 创造菌种生长的良好营养条件和生活环境:适宜的菌种培养基,能使菌种生长健壮,减少衰退,营养不足和过于丰富对菌种生长均不利;因为菌种的生长繁殖受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外界条件的制约,所以适宜的条件,会使菌种生长良好,衰退减慢;如果条件不适宜,则会加快菌种衰退的速度。

2.2 在菌种传代保藏中,经常改变培养基的配方成份,切忌连续使用某一培养基固定配方,这也是防止菌种衰退的一项重要措施。

2.3 控制菌种传代次数:菌种传代次数越多,产生突变的机率越高,菌种发生衰退的机会就越多。在生产中应严格控制菌种传代次数,一般不能超过5代。按图的方法可以减少一级传代次数。

图1 菌种传代方法示意图

3 菌种的提纯培养

菌种在分离、生产和保藏过程中,极易遭到杂菌的污染,因此必须对染菌的菌种进行提纯,方能用于生产,根据污染的类型和程度,需采用不同的纯化措施。

3.1 连续转管进行切割提纯:若食用菌斜面菌丝被细菌污染,可把培养温度降至25℃以下培养,因为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食用菌菌丝生长速度要比细菌快,当食用菌菌丝蔓过细菌菌落后,及时切割菌丝前端,转管加以纯化,如果污染的杂菌是青霉、曲霉,因这类霉菌菌丝生长速度比食用茵慢,因此,也可对距霉菌较远的斜面上的食用菌菌丝进行切割转管,转管时先将菌丝接种到斜面尖端,当长入斜面后,及时将原接种点连同培养基一起挖掉,亦可达到纯化的效果。如此切割转管2—3次,即可达到纯化的目的。

3.2 限制培养法:取直径7~10毫米、高4—6毫米的玻璃环或不锈钢环,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后,趁热放到斜面培养基的中央,将环的一半嵌入培养基内,然后将要纯化的染有细菌的接种块放人环内,进行培养。结果细菌生长被限制在环内,而食用菌菌丝则可越过环而长到环外的培养基上,转管后即可得到纯化。同理也可采用大培养皿套小培养皿的办法。

3.3 覆盖培养法:此法是在污染了细菌的食用菌菌丝斜面上倾注一层厚约2毫米的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当食用菌菌丝透过培养基蔓延到上面时。即可切割转管。为了更有把握,也可进行二次覆盖培养基,用经两次渗透长出的菌丝切割转管,就达到纯化的效果。

3.4 基质菌丝纯化培养法:对于试管棉塞长有霉菌的食用菌斜面,可用酒精棉球在试管斜面上反复涂拭,然后取出培养基,切取2厘米长的一段,放人0.1%升汞内浸泡1分钟,用无菌水反复冲洗,再用灭菌滤纸吸干,将培养基从中部掰开,在断面上用无菌刀片切成米粒大小的块,移入新的斜面上进行培养,即可达到纯化。

3.5 药物处理法:菌种提纯时,在培养基中加入5—10毫克/千克的多菌灵、涕必灵或托布津等,可有效地防止霉菌混生。在每毫升培养基中加入30一40毫克链霉素、20—30毫克四环素、金霉素,或50毫克高锰酸钾,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混生。但药物不能滥用,如木耳菌丝对抗霉菌剂(如多菌灵等)比较敏感,一般不采用此法,另外四环素类药物遇高温易分解,使用时必须在培养基消毒后温度降至45℃时再行添加。

4 菌种的选优及常用方法

菌种的选优是指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尚未衰退的少数个体,以达到恢复菌种的优良性状的目的。从广义上讲,在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之前,应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并定期对菌种进行复壮处理,以防衰退。菌种复壮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4.1 淘汰已衰退的个体:进行菌种复壮,首先必须对生产上长期使用的菌种进行纯化分离,把已退化菌群中仍保持原菌种典型性状的单个菌体细胞分离出来,经生长测定后进行扩大培养,以恢复原菌种的优良性状。具体操作如下:在无菌条件下,将试管中的茵丝体刮下,放人装有10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中,充分摇动振荡,使茵丝分散,然后用注射器吸取10毫升菌丝液,注入装有90毫升无菌水的三角瓶内,充分摇匀后,接入培养皿平板培养基上,每个平板接入2、3滴菌丝液,使菌丝液分散在平板上,在适宜温度下培养使菌丝萌发,从中挑选健壮的菌丝接人斜面试管。等到菌丝长满斜面,经试验证明符合原菌种的性状后,即可用于生产。

4.2 定期重新分离菌种:在生产上使用的菌种,一般l~2年后必须重新分离一次,以起到复壮的作用。通常利用组织分离法进行复壮,这种方法简便易行,且周期短。另外,也可采用孢子分离法等。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应挑选形态等性状与原来菌种性状相同的子实体,新分离的菌种,必须经过试验,性能符合要求后,方能用于生产。

4.3 代料栽培的木生菌类,要定期接人木材中,待长出子实体后,挑选菇木或耳木进行种木分离,以便起选优作用。

相关文章

  • 食用菌病虫害 | 银耳发生谷盗虫害怎么办?
    食用菌病虫害 | 银耳发生谷盗虫害怎么办?

    银耳属中温型食用菌。因栽培的温度较高,危害银耳的害虫也就比较多,除前面介绍危害平菇的害虫外,还有谷盗。它多潜存于粮食仓库内,以稻谷、小麦、面粉、豆类等为食,冬季在粮仓的木板内越冬,当气温达到18℃时,开始活跃起来,在晚春、夏、秋季栽培银耳时,其危害最大。银耳在敞开培养过程中,谷盗易从接种口进入栽培袋...

    2986 菌类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多孢子分离:选育出更优秀的食用菌品种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多孢子分离:选育出更优秀的食用菌品种

    食用菌孢子分离分为单孢分离法和多孢子分离法两种,育种常用的是多孢子分离法,而单孢子分离用于杂交育种。多孢子分离是利用食用菌有性繁殖进行的,孢子分离后,菌丝萌发,是担子菌生活史的一部分,担孢子局域保持亲本遗传性状的特点,但是遗传性能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多孢子分离能够选育出比偶亲本更加优秀的品种。1、...

    2436 菌类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病虫害 | 木耳流耳产生的原因
    食用菌病虫害 | 木耳流耳产生的原因

    木耳流耳病是袋料栽培木耳过程中非常容易感染的一种病虫害。木耳发生流耳病时,受害耳片前期呈淡黄色至咖啡色,表面发粘,有腥臭味,后期致整丛木耳腐烂。 发病原因: 一、高温高湿木耳属高温型食用菌,22-34摄氏度均能正常生长,子实体发育及生长阶段要求干湿度达到85%-95%。高温高湿是木耳子实体发育及生...

    575 菌类病虫害图片 蘑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蘑菇保鲜与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双孢蘑菇保鲜与加工技术

    双孢蘑菇加工技术主要有保鲜加工,速冻加工,罐藏加工,盐渍加工和干制加工等。主要产品有保鲜菇、速冻菇、罐头菇、盐水菇和干(片)菇。此外还有调味蘑菇、蘑菇酱油、蘑菇调味品、蘑菇浓缩液、蘑菇饮料、蘑菇蜜饯及蘑菇(多糖)保健品、蘑菇美容品等多种产品。现介绍几种主要技术。保鲜加工 蘑菇保鲜加工研究始于本世纪初...

    803 木耳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出菇后采摘要点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食用菌出菇后采摘要点

    一、掌握最佳采收期。在7、8分成熟时采收。成熟标志,菌膜已破,菌盖尚未完全开展,尚有少许内卷,形成“铜锣边”,菌褶已全部伸长。适时采收的香菇,色泽鲜艳,香味浓,菌盖厚,肉质软韧,商品价值高。过期采收,菌伞充分开展,肉薄、脚长、菌褶变色,这时,它的重量减轻,商品价值低。 二、注意采摘技术。摘菇时左手拿...

    795 蘑菇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栽培防病综合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食用菌栽培防病综合措施

    食用菌病害的发生甚至流行都有其规律,表面上看,病害仅在某一生产环节出现,但是病害的发生是需要相当多的条件的。因此,防病应从源头抓起,至生产完全结束为止,中间环节亦不能稍有放松,以彻底杜绝病害发生。 选用优良脱毒菌种 选用优良脱毒菌种是保证菌种不带任何病毒或病菌、确保菌丝健壮、提高菌丝抗性的有效措施。...

    1324 菌类病虫害防治 食用菌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杏鲍菇接种方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杏鲍菇接种方法

    目前,大多采用袋栽法栽培杏鲍菇,接种方法有一头接种法和两头接种法。采用这两种接种方法,尤其是人工装袋,常会导致菌丝生长里外不一致,要克服这一弊端,需改进杏鲍菇的接种方法。可采用穴播接种法,即将菌种塞入培养料2~3厘米深,穴口塞满不留空隙,每袋接种4穴,用透气帖封口。这样菌袋两端的菌种萌发后很快可将菌...

    1289 食用菌种植技术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菜谱 | 和风鲷鱼饭
    食用菌菜谱 | 和风鲷鱼饭

    材料:糙米(或白米)1杯,鲷鱼片2大片,腐皮2片,鸿喜菇1包,玉米粒适量,芦笋12根,筊白笋2只,红萝卜适量,昆布1小段<醃鱼酱料>:米酒1大匙,盐巴少许,胡椒粉少许<调味料>:酱油1.5大匙,米酒3大匙,味淋2大匙,昆布柴鱼高汤水量依平日煮饭的水量做法:1、鲷鱼片洗净擦乾,用<醃鱼酱料>醃渍30分...

    1450 食用菌保存方法 食用菌食谱
  • 食用菌病虫害 | 夏季平菇培养料防治酸腐七招
    食用菌病虫害 | 夏季平菇培养料防治酸腐七招

    夏季天气炎热,多雨潮湿,极易滋生酸败菌,稍不注意就会给平菇生产造成损失。如何防治平菇培养料的酸腐,据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主要抓好七个字:鲜、疏、增、干、风,暗、降。 鲜所采用培养料如稻草、玉米秆、麦秸等应是新鲜且无霉变的,使用前在烈日下曝晒3天。 疏采用直径为20厘米以下较小的塑料袋栽培平菇,且发菌...

    1237 食用菌种植技术 菌类病虫害图片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野生牛肝菌加工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野生牛肝菌加工技术

    1、采后处理(1)选菇。野外采摘的牛肝菌有时会混有杂菌、杂物,加工前要仔细精选,将不同种类的牛肝菌进行分类,分别加工,以保证加工产品的纯正。(2)摊晾。雨天或阴天采摘的菇本含水量高,要在通风干燥处摊晾l—5小时,以降低菇体水分。采后不能及时加工的牛肝菌也应在通风处滩晾。(3)去杂。用不锈钢刀片削去菌...

    1305 菌类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菌种生产繁殖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菌种生产繁殖技术

    1、金针菇菌种购置及生产用主要设施设备1.1主要设施。接种室、培养室、操作室、贮藏室,其面积大小以生产规模而定。1.2主要设备。超净工作台(或接种箱)、恒温箱、操作台、转椅、高压灭菌锅、常压灭菌锅、钢精锅、天平、台秤、量筒、玻璃瓶、试管等。1.3菌种选购。选购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性状稳定、生长快、纯...

    250 木耳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驯化育种:孢子分离法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金针菇驯化育种:孢子分离法

    该法是采用采用成熟的担孢子萌发培养成菌丝体而得到纯菌种的方法。担孢子具备亲本的遗传特性,但变异的机会多,生命力强,可能选育出优良的菌株。“种茹”的选择要求与组织分离法一样,但成熟度要求八九分成熟的金针茹子实体,因为这时的孢子萌发力强,数量多,分离之后可供挑选的机会多。孢子分离法有单孢分离与多孢分离两...

    1573 木耳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知识 | 灵芝—被国人忽略的药食同源瑰宝
    食用菌知识 | 灵芝—被国人忽略的药食同源瑰宝

    传说白娘子用灵芝救活了许仙,虽然这只是个传说,但它却传颂着灵芝神奇的功效。隋唐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世称为“药王”。传说他幼时体弱多病,因病学医,但从三十五岁时起就开始服用灵芝,据考证他活了一百零一岁无疾而终。在汉魏时期,服食灵芝求延年益寿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可见古人对灵芝的崇尚与信奉。近些年...

    1685 菌类食谱 食用菌图片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易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菌种易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播种后菌种不萌发或吃料困难主要原因:菌种退化、老化;菌种未经脱毒处理、自身携带病毒或病菌;基料灭菌不及时或不彻底,导致酸败;接种时温度过高等。处理:更换适龄、健壮的脱毒菌种;因基料或接种原因时,重新装袋生产。 发菌期间污染严重主要原因:灭菌不彻底,接种操作不规范,菌种自身携带杂菌,培养场所杂菌基数过...

    915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鸡腿菇的菌袋制作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鸡腿菇的菌袋制作

    与常规栽培生产的制作方法一致,包括配料、装袋、灭菌、接种等环节。配拌料要按配方要求,棉子壳先预湿后与杂木屑堆积发酵一周。装袋一般采用装袋机,栽培袋规格为15*55cm的聚乙稀折角塑料袋,每袋装干料1.8Kg,装袋时要求紧实,装袋后及时灭菌,常压灭菌在锅内温度达到98-100℃后,继续保温10-12小...

    2991 蘑菇 食用菌种植指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