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资料网收录海量植物种植技术与植物相关资料,如养花、蔬菜、菌菇、果木及农作物等,欢迎查阅!

食用菌加工贮藏 | 浅谈食用菇的相关护色技术

时间 : 07-21 投稿人 : 传卓 点击 :

平常叫做蘑菇的是真菌中的一类,即担子菌的子实体。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样子很像插在地里的一把伞。地下还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在一定温度与湿度的环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就开始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初期像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成熟子实体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质地等差别很大。大的直径可达40厘米左右,高可达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不过半厘米,高不过1厘米。

浅谈食用菇的相关护色技术 | 菌菇种植

食用蘑菇是理想的天然食品或多功能食品。目前在全世界食用最多的通称为蘑菇,学名为双孢蘑菇。从野生种类中进一步筛选驯化优质生产菌种大有潜力。中国曾在世界上首次驯化并人工栽培成功了香菇、木耳、金耳、银耳、草菇、金针菇、猴头菌、竹荪等,现已驯化了蒙古口蘑,而野生食用菌美味牛肝菌、羊肚菌、香杏丽蘑、铆钉菇、粘盖牛肝菌、正红菇等也可以大量采集,供销于国内外市场。 目前中国药用及包括试验有药效的大型真菌有500余种,除了传统药用的茯苓、冬虫夏草、灵芝外,近些年新发现并作为药用的有云芝、树花、古尼虫草等,以及假蜜环菌、安络小皮伞、槐栓菌、乳白耙菌、黑柄炭角菌等等种类。

药用部分主要是子实体,但有一些是通过现代发酵工业技术大量反制菌丝体来加工制药。国内外研究试验表明,天然的药用真菌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目前在寻找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现代文明病的药物方面,从包括真菌在内的中药中筛选,无疑是前景看好的。

1 蘑菇褐变原因

1.1 酶促褐变

在蘑菇细胞组织中,作为呼吸传递体的酚-醌氧化还原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状态。当蘑菇组织细胞损伤后, 由于氧的大量侵入,造成了醌的形成和大量的聚积,产生褐变。另外也可在多酚氧化酶(PPO)的作用下,酪氨酸等酚类物质氧化生成醌,并进一步聚合成黑色素,从而引起蘑菇褐变。

1.2 非酶促褐变

正常蘑菇热烫后,由白色转变为淡黄色,这是因为还存在有非酶褐变使得颜色发生了变化。

2 酶促褐变的控制方法

从酶促褐变的化学反应式可以看出,褐变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适当的酚类底物、酚氧化酶和氧。在控制酶促褐变的实践中,除去底物的途径可能性极小,曾有学者设想过使酚类底物改变结构,例如将邻二酚改变为其取代衍生物,但至今未取得实用上的成功。现实的控制酶促褐变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主要从控制酶和氧两个方面进行入手。

3 简介几种菇的护色方法

3.1 速冻蘑菇的护色方法

3.1.1 稀薄食盐溶液

蘑菇采摘经分级后浸入浓度为0.6~0.8%,温度为13℃ 以下的食盐溶液中运入工厂。从食盐对酚酶的纯化作用来说, 需要20%的浓度才行, 但这会严重影响蘑菇风味与品质。使用低浓度溶液, 可减少水中氧的含量,而且氧离子也可阻止酚酶对底物的作用, 从而减缓了酶变反应。要求浸泡到工厂加工, 不得超过4~6小时。

3.1.2 亚硫酸盐溶液

常用的有亚硫酸钠(Na2SO3)、焦亚硫酸钠 (Na2S2O5)等。亚硫酸盐作果蔬半制品保藏剂是人们熟知的, 欧美等国在早期生产蘑菇制品时, 曾用它作蘑菇护色的漂白剂, 因它对多酚氧化酶有很强的抑制能力, 当SO2 浓度达10ppm时, 酶的活性几乎完全被抑制。从理论上讲,用量只要不超过0.01克分子浓度, 即无毒又无异味, 但从食品卫生上应要求SO2 在食品中的残留量愈少愈好, 如目前不少国家规定食品中SO2的残留量不得超过20ppm。美国的FDA则要求, 当食品中SO2 的残留量超过10ppm 时, 必须在包装上标明含量。

3.1.3 半肤氨酸溶液

将采摘后的蘑菇浸入0.4mmol半胱氨酸溶液30分钟后取出, 也有良好的护色效果。经此法护色的蘑菇经 4~6小时,菇色仍为白色,基本上保持了蘑菇的本色。半胱氨酸护色处理后的成品,蘑菇色泽不如焦亚硫酸钠处理的那么白,略略偏暗,但是其真实感强, 汤汁清晰, 呈淡黄色,口味好, 基本上保持了蘑菇的风味。

Kahn对蘑菇和香蕉的研究发现, 半胧氨酸对多酚氧化酶具有复合作用, 同时还可作为还原剂抑制非酶褐变的发生, 表现为延迟褐变及降低褐变速度。同时蘑菇经半胧氨酸处理后, 补充了采后蘑菇的部分营养要求, 可延迟衰老进程,降低开伞和薄皮菇的比例。而且半胧氨酸作为人体必须氨基酸的一种 对人体无害,不存在残留问题, 用于食品生产是安全可靠的。因此半肤氨酸用于蘑菇护色也是切实可行的。

3.1.4 柠檬酸水溶液

把蘑菇浸入1%的柠檬酸水溶液中,也有防止蘑菇褐变的效果,但这个效果在短时间内消失, 因此没有实用性。而有效的办法是把蘑菇浸入1%的柠檬酸水溶液中以后, 同时加入少量维生素C,并抽真空使真空机中保持真空度在400mmHg三分钟后, 再把空气放入。由于真生致使柠檬酸水溶液渗入蘑菇中,从而驱出细胞间隙中的气体,抑制了褐变,起到了良好的护色作用。同时组织形态及风味都比没有抽真空加工的好,而且烫漂后的得率比没抽真空的提高5%左右。由于此种方法产品质量高,又能节约大批原料,而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无添加剂),因此在国外已广泛应用。

3.1.5 薄膜气调包装

将刚采摘的蘑菇立即放入0.06~0.08mm聚乙烯袋,每袋可放20千克,将袋口扎紧。由于蘑菇与外界空气基本隔断,因此亦可抑制酶促褐变的反应。另一方面,由于薄膜袋较薄,尚有一定的透气性,可使袋内维持低O2 和较高的CO2 浓度,蘑菇在一段时间内仍然能维持最低限度的呼吸作用,而不致于达到有害的作用。但是时间必须严格控制在4~6小时以内,此时测定薄膜袋内气体成分为O2:2%~3%,CO2:20%。若超过这一时间,由于袋内缺氧,蘑菇无法维持最低限度的呼吸作用而可能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滋生。1989年中国出口美国的蘑菇罐头中毒事件系由此原因产生。

3.2 白灵菇

白灵菇采收后, 预煮前褐变是由酶促褐变和非酶褐变共同起作用的;预煮后发生的则是由非酶褐变引起的。

3.2.1 白灵菇护色方法

防止白灵菇褐变主要原理是破坏蘑菇体内的多酚氧化酶活动, 并控制引起非酶褐变的因素。有几种护色剂如焦亚硫酸钠、食盐、异抗坏血酸钠。并且较有效的方法是:

预煮前护色用0.1% 的食盐与0.03%的焦亚硫酸钠的处理有同样的效果,硫酸钠属硫盐,作为护色剂,是利用其所含的SO2控制褐变的,但会有SO2的残留存在对人体有害,因此选择0.1%的处理。异抗坏血酸钠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可以和酚类物质争夺氧气,阻止氧气与酚类物质的酶促反应;柠檬酸可降低介质的pH并抑制单宁的褐变,二者配合使用对防褐变效果更好。

3.3 茶树菇干制护色

原因:茶树菇变色的主要原因是由酶促褐变、非酶促褐变或食用菌本身的色素物质被破坏引起的,导致蘑菇颜色发生变化。

3.3.1 茶树菇护色方法

选择CaCl2、柠檬酸(C6H8O7·H2O)、抗坏血酸(C6H8O6)3种抑制剂对茶树菇进行采后干制前的护色。具体做法有:随机称取新鲜茶树菇 80 g,浸泡于500mL不同浓度的褐变抑制剂水溶液中,室温(31~33℃)条件护色30min。取出,自然沥干30 min,放入热空气中60℃恒温干燥至绝干(恒重)为止。

3.4 鸡腿菇护色

鸡腿菇味甘滑性平,有益脾胃、清心安神等功效,常食有助消化、增加食欲[1- 2]。鸡腿菇色泽洁白,外观独特,脆嫩爽口,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但鸡腿菇不耐保藏,采后在常温下放置2~ 3d,菌盖以及菌褶开始破膜、开伞、失水、萎缩、褐变,甚至腐烂,菌柄伸长,商品价值下降甚至丧失。鸡腿菇的护色剂有以下几种:焦亚硫酸钠、VC、柠檬酸、氯化钠、EDTA-2Na、乙酸锌等等护色剂。

3.5 鸡腿蘑菇速冻护色

酶促褐变的发生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酶、底物和氧,控制3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因素便可以达到控制酶促褐变的发生,生产实践中的底物和氧气均不易除去,所以抑制酶的活性特别是多酚氧化酶成为加工过程中控制酶促褐变的主要方法。采摘后鸡腿蘑的内在品质、外观、色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尤其是机械损伤部位更易褐变, 所以采摘后应及时用不锈钢小刀切去带泥土的根部和刮去菌盖上反卷鳞片, 将清洗干净的鸡腿蘑菇浸泡在弄好的护色液中进行护色。

3.6 脱盐双孢菇的护色

双孢菇也是属于食用菇的一个种类,它肉质肥嫩,鲜美可口,营养价值高,但双孢菇鲜品含水率高,采收后不能久贮,降低甚至丧失商品价值。常用的护色剂有:二氧化氯,柠檬酸等等。

4 总结

近年来食用菌由于它的可食性和药用性在近年来有了广泛的研究,由于它会发生褐变使得其价值有所下降,所以近年来蘑菇护色技术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并且大量的实验工作者在护色方面的研究也投入了精力,相信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这项技术将会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使得我们以后能够吃到更加可口的蘑菇。

相关文章

  •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双孢菇死菇有新招
    食用菌病虫害 | 防治双孢菇死菇有新招

    一、死菇原因:持续高温、通气不良、养分不足、用水不当、菌丝老化、酸碱度不适、出菇过密且部位过高、病虫为害、滥用农药等均可导致双孢菇死菇。二、防治对策:1.投足培养料。双孢菇的生长发育和任何生物一样,需要有充足的营养基础,要使蘑菇栽培获得高产,避免因营养不良而发生菇蕾死亡现象,在培养料配制时,要求投料...

    1008 食用菌药品牌 食用菌种植教程
  • 食用菌资讯 | 河南驻马店:发展香菇产业助力农户增收
    食用菌资讯 | 河南驻马店:发展香菇产业助力农户增收

    “今年我的香菇丰收了。看,长得多密实。”种植户老许说。10月9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老河乡石古庄村的一处香菇大棚里看到,一排排香菇长势喜人,菌肉饱满,个头匀称,工人正在忙着采摘香菇。采摘香菇的农民大多是附近的村民,每人每天可收入100多元,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刚采摘的香菇装箱后,由运输工人向各地市...

    1774 食用菌种植项目 菌类文化
  • 食用菌资讯 | 山西现代科技助力和顺县黑木耳高产
    食用菌资讯 | 山西现代科技助力和顺县黑木耳高产

    眼下,正是黑木耳收获的季节,走进山西晋中市和顺县松烟镇白仁村百万棒设施黑木耳种植基地,一串串木耳菌袋上长满了黑木耳,工人们正忙着采摘,一派繁忙景象。据了解,该基地今年采用设施棚栽吊袋木耳后生产效益大幅增加,预计年产量可达50吨,年产值900万元。大棚内部多种传感器实时采集环境信息并回传给控制室,然后...

    2359 食用菌指南 食用菌相关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制种实用技术
    食用菌栽培种植 | 食用菌制种实用技术

    随着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菌种需要量随之增加,而现有菌种生产单位明显偏少,许多菇农不得不向外引种。长途购运菌种不仅花费大,成本高而且菌种因破瓶而易引起杂菌污染,从而严重影响栽培食用菌的经济效益。菇农若能掌握菌种生产程序和制种技术,实行自行制种,逐步发展成制种专业户,也是一项很好的致富门路。菌种生产程...

    1639 菌类 食用菌种植知识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保鲜技术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金针菇保鲜技术

    1、低温贮藏法 (1)常温保鲜采收后的新鲜金针菇经整理后,立即放入筐、篮中。其上覆盖多层湿纱布或塑料薄膜,置于冷凉处(自然气温20℃以下),一般可保鲜1-2天。(2)简易包装后低温保藏新采收的金针菇经整理后,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袋(DpE)袋膜厚20毫米,分装,抽真空封口,将包装袋竖立放入专用筐或纸箱...

    241 菌类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中药材茯苓的种植管理和采收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中药材茯苓的种植管理和采收加工

    段木下窖与接种 (1)松木段下窖的时间在春季3-4月份,下窖选择晴天,每窖下松木段15-20公斤。 (2)接种,目前有三种方法较普遍采用。一是菌丝引种,将栽培菌种内长满菌丝的松木块取出,顺段木形成的“V”缝,一块接一块平铺在上面,再撒上木屑等料种,然后将一根段木削皮处向下压在松木块上,使其呈“品...

    1818 菌类 蘑菇种植方法
  • 食用菌资讯 | 云南宜良县:推出“包山捡菌”运营模式
    食用菌资讯 | 云南宜良县:推出“包山捡菌”运营模式

    在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狗街镇小哨社区,山上有林子,林中有菌子。夏季的雨水唤醒了野生菌,为了更好地发挥野生菌的经济价值,各大野生菌产地推出了“包山捡菌”的运营模式,而小哨社区就是该模式的首创之地。村民对山林的“懂得”无论是时间固定的包山养菌,还是赶时节的上山捡菌,与菌子打交道的村民都有一个相同之处:对身...

    1908 菌类资料 食用菌动态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关于香菇菌棒运输,这几点您知道吗?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关于香菇菌棒运输,这几点您知道吗?

    如今,许多菇农选择在当地生产香菇菌棒,待菌棒成熟后再运到生产基地出菇,有的还要运到更远的地域。这种做法,如果不注意,容易对菌棒造成伤害。现就一些需注意的方面进行说明,希望引起注意。1、菌棒要求。菌丝满袋后10-20天,菌筒与菌袋间形成一定的间隙,菌膜已经形成,多数呈点状红褐色,手捏有弹性,已生理成熟...

    200 木耳 食用菌种栽培技术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出口香菇保鲜技术的要点
    食用菌加工贮藏 | 出口香菇保鲜技术的要点

    一、原料选择:  保鲜香菇的加工,首先要注意原料新鲜度,这是决定保鲜香菇成品质量的重要因素。原料一定要新鲜,色泽正常;其次,菇朵形态要完整、圆正和菇柄完好无缺,保持菇体自然生长时的优美形态;菇肉肥厚,菇盖边缘内卷整齐,菌膜未破或微开,未开伞;菇盖直径不小于38毫米;无病虫害、异味和泥土杂质。...

    1348 菌类 食用菌种植科普
  •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食用菌病虫害 | 杏鲍菇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被称为“平菇王”,吸引众多的种植户进行栽培,但是在栽培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病害,造成损失。那么杏鲍菇主要有哪些病害呢?该如何防治?一起来了解了解:一、黄腐病1.症状:子实体初期易出现黄褐斑病,随后扩展到整个菇体,菇体停止生长,最后变黄、变软、腐烂。...

    357 食用菌杀虫药有哪些 木耳
  • 食用菌育种 | 吉林省食用菌新品种“黑保1号”
    食用菌育种 | 吉林省食用菌新品种“黑保1号”

    品种来源:2001~2004年采集自吉林省露水河林场(长白山)的野生菌株,通过系统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相结合选育而成。特征特性: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05~115天。菌丝洁白,菌落边缘整齐、浓密,气生菌丝发达。耳片黑色,单片簇生型,少褶,单个耳片长度5.6~7.87厘米,宽度4.01~5.78厘米,...

    1463 菌类 蘑菇种植教程
  •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的贮藏与加工
    食用菌加工贮藏 | 香菇的贮藏与加工

    排湿:香菇刚采摘后含水量较高,如包装贮运,必须进行排湿处理。1、晾晒。将菇盖倾斜向上均匀排列在晒帘上,秋、冬菇晾晒3-6个小时,春菇晾晒6-7个小时,夏菇晾晒1-2个小时。2、用热风。将菇盖向下均匀摊在晒帘上,置于热风回转的窑内,在40℃的环境中排湿。贮存:将水分达标的鲜香菇先装入筐中,然后移入1℃...

    2618 蘑菇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如何复壮平菇菌种?
    食用菌栽培种植 | 如何复壮平菇菌种?

    使用组织分离复壮平菇菌种,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很适宜一般种植户。其操作技术要点是:⑴在菇床、菌墙中选择出菇早、无杂菌侵染、株型紧凑、圆整肉厚、色泽美观、七八成熟的第一潮菇的肥壮菇体作种菇;⑵在种菇中部取最大的3-4张菇片,用70%的酒精轻擦表面后置于接种箱内消毒;⑶将菇片纵向撕开,在每个裂面靠近菇片...

    2505 蘑菇 蘑菇种植知识
  •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子实体为什么会产生畸形
    食用菌病虫害 | 平菇子实体为什么会产生畸形

    1、子实体原基分化不好,形似菜花状。形成原因主要是出菇室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大。 2、子实体菌盖小而皱缩,菌柄长且坚硬。形成原因主要是温度高、湿度小且通气不良。 3、幼菇菌柄细长,且菌盖小。形成原因主要是通风不良和光线弱。 4、子实体长成菌柄粗大的大肚菇。形成原因主要是温度高、通气不良和光线不足。...

    832 食用菌种植教学 食用菌药品牌
  • 食用菌病虫害 | 鸡腿菇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食用菌病虫害 | 鸡腿菇常见病害及防治措施

    一、鸡爪菌即叉状炭角菌,是近年来危害严重的一种寄生性病原真菌,主要发生在鸡腿菇的子实体生长阶段,其子实体酷似鸡爪,俗称为“鸡爪菌”。鸡腿菇菌丝生长时,受土壤中霉菌菌丝侵扰,二者结合扭结发生变态,长成鸡爪菇。发生时呈暗褐色、尖细、基部相连,其菌丝与鸡腿菇争夺养分并抑制鸡腿菇菌丝生长,造成鸡腿菇严重减产...

    1749 食用菌种植技术 食用菌病害诊断标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